第二十九章 虚实(第 3/4 页)
“为了避免出题者恶意为难考生,考卷题目分主观题和客观题...”
“客观题,就是答案固定,不会有争议,譬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乡试考卷,基本上都是客观题。”
“州试、省试,适当增加主观题的比例..”
这些题型的意思,宇文护从报纸上了解过,所以关心的是“出题的人是谁”。
刘师知的回答,是皇帝召集有识之士,根据考试的难度,各自出题,这些题目收集起来,形成“题库”,考试时,随机从题库里抽题目来构成考卷。
题库内题目的数量会不断增加、更新,尽可能保证考卷的难度,符合当前级别考试所要达到的水准。
考试成绩,以数字给出“分数”,所有考生的成绩,按照分数,从高到低排列。
至于省试,主观题由皇帝从备选的题目中选择,考卷,由皇帝任命的文臣来进行初步阅卷,再上呈皇帝审阅、最后定分。
所以,省试的主考官是皇帝,士、庶榜上榜的考生,等于是皇帝的门生。
刘师知这么一说,宇文护心中的猜想,得到证实:
李笠行科举考试选官,目的就是加强皇权,撇开世家大族把持的入仕渠道(九品中正制),直接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为自己效命。
“可是,靠考试入仕的官,处理事务,怕是力有未逮吧。”
宇文护又问,刘师知回答:“所以,需要治吏,让良吏来协助官,处理各类事务。”
“所以,贵国专设官署来管理吏?”宇文护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正是,治国先治吏,这吏,包含官、吏,而只有吏的考核、升降、调转自成体系,才不会依附于官、变成某官的故吏,不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毕竟,吏是朝廷的吏,可能是某官的吏。”
宇文护再问:“可如此一来,官如何管吏?一如战场上,将、兵可以不管对方生死。”
这种问题,按说一个国使不该向外国宰辅细说,不过,刘师知得皇帝“授权”,此来长安,就是要来宣传的。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