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难题(第 1/2 页)
在这个年代,威尼斯人为了保证自己的利润,对玻璃的制作方法一直保持着严格的保密制度,严防玻璃配方外传。不过这个时候威尼斯人卖的玻璃,基本上都是几十厘米的小玻璃片,很少有超过一米的大块玻璃出现,也不是他们不想制作大块的玻璃,而是他们对于玻璃的冷却技术还掌握的不到家。
其实在龙朔,早就出现了玻璃,只不过它的的名字不叫玻璃,而是叫琉璃。在龙朔,琉璃生产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发展到明代,琉璃的制作规模已经相当大了。在公元1617年明万历四十五年,孙延寿等人甚至在山城博山,组织起了琉璃业的第一个行业组织……炉行醮会。在这期间,琉璃产品除在当地销售外还远销到了北京、江南及西南等地的苗族、白族等地区。
由于龙朔古琉璃的制作难度奇高,大大小小要经过几十道工序。由于其色彩流光溢彩、美轮美奂,高品质的琉璃晶莹剔透,可比玉石,得到了当时国内皇族和朝廷大员阶层的喜爱。所以一块高品质的琉璃,卖出的价格比宝石还要贵上几倍。
而朱以海此时要制造的玻璃就是后世最常见的钠玻璃。不过要真正开始制造玻璃,还差了一些东西。
一种是长石,长石这东西在龙朔古代,是做为一味中药而存在的,在普通的中药铺里就能买到。
再就是制作一个玻璃窑了,由于现在只是处于试验阶段,只要做个简单的坩埚窑就行了,等到将来试验成功了,再找个地方建一个大规模的池窑。
接下来就是燃料的问题了,明末的时候,煤已经使用的非常广泛了。不少的大户人家烧水做饭,冬天取暖使用的都是煤炭。堂堂泰兴王府当然不会缺少煤炭这种东西,而更令朱以海惊喜的是,王府里使用的,竟然都是上等的焦煤,用来作为炼制焦炭的原料是最好不过了。
这些东西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却是要花不少的时间,哪怕朱以海现在身在泰兴王府,但是为了准备这些东西也是废了老大的力气。前前后后花十几天的时间才把这些东西给准备齐了。
纯碱、矽沙、长石、石灰石这些原材料都已经准备好,一个简易的坩埚窑也已经在王府的后院砌了起来。
为了这个坩埚窑,朱以海可以使花老了力气了。首先就是老王爷朱寿镛见朱以海在自家后花园竟然搭起了一个瓷器窑一样的东西,便立刻跑过来询问朱以海这是在干什么,朱以海说了半天,最后以烧纸瓷器这么一个蹩脚的理由把朱寿镛给忽悠了过去。
一直到最后离开,朱寿镛都在不停的摇头。心说自己这儿子怎么病了一次,就迷上烧窑了?还把这窑砌到了自己后花园里。不过平日里他对朱以海宠溺惯,只要这宝贝儿子不把王府烧了,其他的就随他去吧。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