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难题(第 2/2 页)
还有个问题就是,由于在这个时代找不到合适的坩埚材料,他只好派人去了山城博县一趟,把那边烧琉璃的坩埚买了几个回来。琉璃的熔炼温度可是一千四百度,承受玻璃的一千两百度的熔炼温度是绰绰有余了。
将纯碱、矽沙、石灰石和长石几种原料按照比例混合放入坩埚中。前期的过程其实十分简单,就是将这击中原材料混合加热,当温度达到一千两百度左右的时候,几种原材料就会融化,之后产生化学反应,最后生成玻璃水。
以前看很多穿越小说中说,玻璃成水状后就直接倒入模具中,这其实是不对的。
玻璃的制造过程中,最重要的其实不是几种原料化水结晶的过程。最重要的是玻璃水成型后的退火过程。威尼斯人为什么无法取得大块的玻璃,就是因为他们无法掌握玻璃的退火工艺。由於制好的玻璃半成品,内外的密度是不同的,很容易因此而使半成品遭致扭曲变形的意外,所以才需有这个的慢慢降温的阶段。所以退火的过程要分成好几个步骤,已达到一个逐步降温的效果,这样的话烧制出来的玻璃才不会开裂和起泡。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朱以海一边仔细的观察着小玻璃窑内坩埚的状态,一边吩咐朱贵往窑里添加焦炭。由于没有温度计,整个温度的变化都是靠着朱以海通过肉眼观察玻璃水的状态来判断。
当温度刚刚开始升高的时候,粉料会在一百到一百二度左右时开始产生脱水反应,到了六百度之后,石灰石和纯碱会产生化学反应,然后生成钙和钠的复盐。在七百到八百度时,钙钠产生的复盐就会开始逐渐熔化,在高温的催动下和矽沙发生玻璃状的钙化。当炉子里的温度到达一千两百度的时候,这三种物质会全部液体化,这个时候液化的玻璃就产生了。这其中的每一个阶段,原料的形态都不同,朱以海也是通过对着这些原材料的观察来了把握火候。但是,最令人头痛的事情来了,前面的玻璃液化过程都非常顺利,但是一直都卡在退火的这一过程。
由于这个年代没有温度计,所以也就无法精确的把握温度。即便是如朱以海这种有专业化学知识的人员,也无法做到在没有温度计的情况下,可以准确的把握温度的高低。连续的几十锅玻璃水都是因为把握不好退火温度,到最后都成了扭曲变形的失败品。
看着脚边这一堆奇形怪状的玻璃渣,朱以海不免有些灰心了。这都烧了快半个月,之前自己买回来的纯碱早就用了,现在用的是后来自己让朱贵又买回来的。其他的那些原材料也不知道用了多少,到最后得到的就是这么一堆废玻璃渣。
也怪自己被以前看的那些穿越小说给误导了,以为凭借着自己专业的化学知识,要把玻璃制作出来,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看样子自己还是低估了这玻璃的制作难度啊。以前看着满大街的玻璃制品,以为这玩意生产起来应该是很简单的,可是自己忽视了自己所处的年代。在这个没有温度计的时代,要做到精准的把握温度,简直就是难如登天啊。
自己要怎么办,难道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发财大计,就要这样半途而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