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建言不用 桓温生忧(第 2/4 页)
那人闻言,不禁大吃一惊,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一番好心竟惹怒了上司。连忙赔礼道:“小……小的一时失言,还望大人恕罪。”
使者之所以会训斥那人,只不过是因为他同情郗愔,同情他受了桓温的计,他这样的态度,也是可以理解的。
现在郗愔离去,香案也撤走,那使者再也没有继续待下去的理由,便带着一行人离开了郗愔府上,骑上快马,离开了京口,直奔姑孰而去。
时才傍晚,那使者便已来到了姑孰城外,快马驰入城中,进入大司马府,见到桓温,告知桓温郗愔已接到朝廷诏旨,明日便将离开京口,前往会稽。
桓温得讯之后,激动异常,连忙摆宴,招待来使,然后派人传信,命桓冲两日后入驻京口。
第二日,使者离去,回建康复旨,而桓温则召来军中诸将,说道:“朝廷旨意已到,北伐之举已定,我意于四月初大集兵马,从姑孰出发,于京口汇合诸军,从兖州北伐,诸君今日下去,传令将士,作好准备,随时出发。”
众将闻言,一齐施礼道:“末将明白。”
说完,便一齐退下,回去准备去了。
待众将退去,桓温进入内室,郗超也紧随其后,跟了进去。
桓温坐下,转眼便见到郗超,问道:“嘉宾可是有话要讲?”
郗超道:“明公方才所言,可是当真?”
桓温笑道:“嘉宾可曾见我在众人面前开过如此玩笑?”
郗超道:“那在下就为明公此举感到疑惑了。”
桓温的笑容突然收起,问道:“嘉宾何出此言?”
郗超道:“明公欲从兖州伐燕,可曾考虑过粮运?”
桓温道:“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桓某这一点还是知道的,而且这次伐燕,我军粮草准备得十分充足,就算和燕人耗上一年,也没有问题,对此,想必嘉宾也十分清楚吧。”
郗超当然清楚,慕容恪死了已一年有余,而桓温偏偏现在才有伐燕的举动,并不是因为之前他没有这个念头,而是他在储备粮食,他可不想重蹈灞上乏食,无功而返的覆辙。
郗超道:“一年来,府库充盈,确实够得上这次大举之用,可是明公可曾想过,这些粮草要怎么运道前线?
南方不比北方,水陆交错,运粮需水陆俱进,在我大晋境内,倒是没什么问题,可是入了燕境,路途遥远,汴水又浅,水路不通,可用于运粮的车马又少,漕运不通,这仗如何能打的下去。”
郗超说的是事实,汴水由于连连战乱,未经疏浚,淤泥拥堵,导致河床变浅,小船通行倒是可以,但是用于运粮的大船,却是一步也难以前行。
桓温既然有意北伐,对这个情况自然十分清楚,他知道,要想从汴水运粮,除非派兵将汴水仔细的疏理一番,不然只有另想他法!
两军交战之时,疏浚河流所耗人力、物力甚大,再加上极为耗费时间,要想疏通数百里的汴水,至少也得数月才行,那时,他的士兵恐怕早已经饿死了。
所以桓温心里另有打算,与其靠着难以通行的汴水,不如另凿一条运河,将清水与汶水相连,一样可以畅通。
而凿一条几百里的运河,就比疏通汴水要容易得多了。
桓温道:“嘉宾不用担心,桓某自有打算,到时绝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