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茅山弟子(第 3/4 页)
父亲几乎每天都骂我好吃懒做不务正业,在他的眼里我是最没出息的儿子。
尽管我已经长大了,十五岁就有一米八的身高,但是父亲气不过的时候还是会对我棍棒加身,我也因此“离家出走”过几次,不过都是躲在旁边牛圈楼上的草堆里。终因敌不饥饿和母亲的泪水,半夜里偷偷回到房间。
我和大我两岁的二哥住在一个房间,睡一张床。每次“出走”之后回来,二哥总是揶揄:我还以为你再也不会回来了呢……
然后我们就厮打在一起。
如此折腾了一年时间,父亲也气够了骂够了,说家里养不起我这个“报应儿”,直接把我送给邻村的三公当徒弟。
三公姓杨, 36岁,比我父亲小十来岁,是远近闻名的端公。三公和我家没有直接的亲戚关系,据说我爷爷在世的时候曾经受过他的恩情,和三公以兄弟相称,所以我父亲就叫三公为叔,我们就得叫三公为三公。
三公不是本地人,属于上门女婿的那种,在邻村娶了一个瞎眼的老婆,十几年却膝下无子,倒是有两女,据说还不是他的。
我父亲有三个儿子,我是老幺,好吃懒做不说,性格还非常暴戾。父亲的意思,明面上说是把我送给三公当徒弟,学端公的本事,实际上就是不要我了。
十六岁的时候,我就吃住都在三公家,转眼过了半年,到了冬天。
三公的两个女儿还小,大的也才十二岁,都干不了什么活,我正好成了三公家的主要劳动力。
但是三公家的农活也没多少是自己干的,因为三公的身份特殊,帮助过很多人,每逢春耕秋收,周边村寨的很多村民都会主动来帮忙,我和三公的主要工作,其实就是做家务,瞎眼的三奶还能摸索着做一些饭菜。
三公家住在老蛇箐村,离我家的马鞍山村有三里地。偶尔我还会在路上遇到大哥二哥,他们还会讥笑。
“莽子,你得一根肥肠子没得?”
大哥二哥的意思是,端公给人做法事都吃得很好,事主家无论怎么贫穷,借钱也得把端公招待好,一天三顿大米白饭,大酒大肉,鸡蛋豆腐一样都不能少,而且半夜还有宵夜。
我相当于是被父亲赶出家门的,所以对大哥二哥多少还是有一些怨恨,被讥笑的次数多了,就捡起石块砸过去。有一次,居然把二哥的头给砸破了。
原以为父亲会来三公家兴师问罪的,不料我提心吊胆等了三天,父亲终究没有上门,后来才知道是三公上门斡旋,父亲才把这事不了了之。
想起来,我仿佛不是父亲的亲生儿子,而是三公家的什么人一样。真是气人。
心里感激三公,于是就认真跟着他学端公。
初中毕业的我,也知道干端公这行当其实很丢人。毕竟是吃死人的饭,赚活人的钱。
或许父亲是故意要抹杀我的远大理想,或许我也是听天由命了,反正我就成了端公。
当时的初中生,在村子里算是有学问的,如果有点关系,还可以在小学当代课老师。可惜我家和村支书、小学校长的关系都不好。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