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怅怀6(第 3/4 页)
“有的……有的……”
“不是秘色瓷,也不是所谓的宫造御件……”
呈现在他眼前的,赫然是一整个仓库,通体雪白的货物,闪耀这某种洁莹的光彩。
“这是.”
胡静水有些不确定的吐出几个字眼。
“刑白?……”
“对,正儿八经的刑白……”
负责牵线的人,很有些自豪的道
“各种式样都有……”
“就算放在整个北地里,恐怕你别想再别处见到,这么多刑白物件了……”
“不知道,打算怎么发卖呢……”
胡静水稍作思索片刻道。
“还是老规矩,二选一”
那人颇为干脆的道
“是你承运一大部分,然后择选两成作为运价……”
“或者是直接承买回去,我可以给你个包销的最底价……””既然你是老主顾了……“
“其中一半的货款,还可用来年的指定物产输送来折……”
胡静水听完,也没有多说什么,当即就拍板要下了大件三千,小件一万的配额。也没有去讨价还价,或是刻意打听什么。
像他这种做灰色生意的人,想要求财的话,最重要的就是口风紧,尽量不多节外生枝,也不多去关注无关的东西。
而企图讨价还价多沾点便宜,或是试图贿买相关人等,打探内幕尽量压价的手段,在这里很容就惹上一身骚而弄得血本无归。
至少淮东方面,对此拿捏的颇为严厉和谨慎的。不过,对于这些刑白的来历,胡静水多少也有心中有数。
因为,在与河北的人口交易中,夹杂了数百号出自河北刑州产地,硕果仅存的陶匠、瓷户。再加上淮北、河南当地的流民中,那些陶工、制瓷行当的相关人员,也足以形成一个相应的官办产业。
为了他们的生计和日后待遇,可谓是绞尽脑汁的几项成果之一,就是鼓捣出这种算是山寨版的仿刑白窑的东西来。因为有真正官窑出身的老人,因此甚至连相应的铭记都做的纤毫不差。
因为,淄州这里盛产可以用来制瓷的细末高岭土。从理论上说,天然的高岭土层颗粒越是细腻,烧制出来的陶瓷制品,就越是精细美观,也更便于工艺修饰。
当然,如果拿起一件来揣摩和仔细观察的话,与世上留存的那些正品,还是有细小的差别的。
作为北方瓷器发展历史中,巅峰时期的成就,刑州的白瓷与南方越州的青瓷,并成为前朝两大名瓷产地,暇闻宫廷而佌声海外,成为盛世年代最大宗的外销品之一。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