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软(第 3/4 页)
尽管有一些士大夫都参与到高利贷。但不会说,高利贷就是对的。
现在真相出来了,银行打击的就是高利贷,难道错了吗?富弼带着这些乡绅请愿。所谓的乡绅几乎全是高利贷商人。
百姓还能说什么?
实际知道真相后,有的百姓已经将富弼认为是一个贪婪的奸臣。
当然,这中间还有一些杂音,可不足为患了。
倒是彼岸,再次吸引了京城百姓的关注,于是这几天常听到这样的议论声:
那群海商居然捐助了这么多钱哪。
那边村镇是选举制度啊。我们大宋如果能选举里正耆长就好了。
这还不稀奇啊,你有没有听过那个干部守则。
什么干部守则。
于是有人将那二十条干部守则说了出来,立即引起无数平民百姓艳羡。
又有人说,难怪那些人到了那边不想回来了,而且还很快寄钱给亲戚,劝亲戚们也过去。
是啊,是啊,这些人都是真正穷人唉。
不过又有人问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彼岸如此,难道我们大宋的这些士大夫还不及一群海商?
但有聪明人也答了出来,人家那边人少地广,所以容易解决,我们大宋有多少百姓哪?
不过这个银行司也不错唉,利息只有一分,不知道我能不能贷上一些钱帛(某个做小生意但缺少本钱的人说的)。
能贷到的,就是你穷啊,恐怕贷不到多少钱帛。
能贷多少就是多少,反正还不起,到时候我替朝廷做短役去。
又有人说安焘,真将安焘送到丽州?
可不是,这回太保真怒了,实际彼岸的百姓生活也不容易,这个安焘太不识相了。
安焘过去后,那些海商会不会真让安焘与那些吃人的野人谈判哪?
天知道,也许会吧。
安焘这回惨了,这哪里是谈判,而是那些土著的食物啊。
韩韫将情况说完,道:“时机应当有了。”
银行司如果执行成功,当真不好?富弼也知道会对宋朝有利。
但执行不成功呢,首先能看到的,现在银行司放贷,普通百姓不会借几个钱的,而且银行司也担心百姓还不起,对于赤贫百姓借贷做了严格的限制,不超过五贯钱或相当于五贯钱的银粮帛,还不起也没有关系,用短役替代之,现在宋朝的日工钱一般平均下来在一百文左右,不过役钱嘛,一般平均下来只有五十文了,但就是五十文,一百天短役也就还了。
然而有了这五贯钱或五贯钱的粮食,一家人到关健时候就能救命了。或者借高利贷,那能还得起嘛,最低利息是六分,高达三十分,这还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利滚利,不是年滚,是月滚日滚,所以曹小理借了六十五贯钱,两个来月后,滚成了八百六十多贯,那就是日滚,不过这时代没有计算器的啥,最后风家管事也算糊涂了,因此余下四百几十贯,滚了三年,也只涨到了四千多贯。
就是富弼看到这一条后,也不得不承认银行司如果执行得好,会惠及很多平民百姓。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