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在牯岭(第 3/3 页)
这里的每一栋别墅都相隔较远,不会彼此打搅,牯岭的夜晚非常安静,完全没有城市里的噪杂和纷乱。
晚上大家坐在院子里看着漫天星光,品着红酒,随意的闲聊着,倒是一段惬意的时光。
赛珍珠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别墅旁边就有一座基督教的“圣公会”教堂,也是她父亲以前经常布道的地方。
冯程程曾在基督教女校和基督教大学上学,同样信奉基督教。
林子轩虽然不信,但也入乡随俗,装作相信的模样,时常会到教堂做礼拜。
在牯岭生活不可能不和教会打交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传教士来到牯岭,这里俨然成了一场宗教盛会。
赛珍珠偶尔会在别墅里招待一些相熟的传教士。
她就是传教士家庭出身,所以这种传教的精神深入到她的骨子里,她在写作的时候都没有忘记,或者说她是用小说来传播信仰和精神。
她的小说中弥漫着浓厚的基督教情结。
不可否认,在现在的中国,随着外国列强的日益强大,基督教的传播愈发的兴盛,他们用西方的宗教渗透进中国的文化之中。
1928年4月,胡拾游览庐山的时候曾说过:牯岭,代表着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
与此同时,在北平的文坛发生了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家事。
同时也是一件永远解不开的谜团,就算到了后世,也没有人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19年7月19日上午,鲁讯回到八道湾胡同的家中,周作仁亲手交给他一封绝交信。
“鲁讯先生:我昨日才知道,但过去的事不必再说了。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谁,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愿你安心,自重。七月十八日,作仁。”
从此,兄弟绝交,不复往来。
这可以说是民国文坛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后世对这封信更是百般解读,众说纷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