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新诗兴起之日(第 3/4 页)
其中对人生价值,大自然的探索与追求,对爱情的渴望等等也为新诗打开了一扇门窗。
还有林子轩的好室友徐至摩,同样在这一年加入了创作新诗的行列,新月派由此而生。
也就是说,即便没有林子轩,新诗还是会照常发展下去。
不过现在林子轩占据了时间优势,成了新诗的奠基者,别看只提前了几个月,这就是开创者和追随者的区别。
如果说胡拾的《尝试集》分开了旧体诗和新诗的界限,那么林子轩的诗作就给新诗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并指明了未来的方向。
《新潮》诗歌增刊一出,北平诗坛瞬间就喧嚣起来。
学生们都在谈论着这些新诗,热切的争论着,教授们也在交流,新诗成了一种潮流。
这还解决了白话文写作的困境,事实证明,用白话文也能写出优美的诗作,为文言文和白话文的争论增添了证据。
在这些读者中,有一位女孩子较为特殊。
她就是在北平上中学的林徽茵,看到《新潮》杂志上的那些诗篇,那个名字,她的记忆回到了去年的冬天,在英国伦敦的时光。
她从日记中拿出那篇《再见,康桥》,默默地读着。
这首诗不比《新潮》杂志上的诗作差,反而更为优美,这是他送给她的。
看着那些文坛大家对林子轩诗作的解读和赞誉,女孩不由得露出了笑容,她不准备把《再见,康桥》拿出来,这是她的一个小秘密。
有些秘密需要分享,有些秘密只能自己一个人收藏。
同样在北平,冯程程陷入惊讶之中。
她没想到林子轩的那些诗作引起了如此大的反响,看着那些大作家的评论,似乎林子轩一个人拯救了新诗一样。
他有那么厉害么?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