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最为波澜壮阔的一页(第 2/4 页)
林子轩在美国文坛有根基,有读者基础。加上文学评论家的推波助澜,应该会有不错的销量,能否封神就看小说在美国获得的评价了。
大众都有从众心理。
一本小说在美国获得极高的评价,那么英国读者就会好奇。英国评论家觉得不错,就能带动欧洲其他国家的读者。
等到小说在欧美流行之后,轮到中国读者好奇,到时候出版中文版会事半功倍。
如果现在出版1984的中文版,在国内肯定会引起猛烈的抨击。林子轩需要等一等。
与此同时,鲁讯从厦门大学辞职,前往广州,在广东大学任文科主任和教务主任。
他在厦门大学的工作经历并不愉快。
厦门大学是爱国华侨陈家庚筹资创办,始建于1921年。
设有文、理、教、法、商、医、工7科,共24个系,有学生约4oo人。
鲁讯在厦门大学开设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小说史课,每周4节课,兼任国学院的研究教授。
来厦门前,他曾经考虑过。绝不能把教当成终生的职业,所以他把教看成是短期的“休整”,并为以后的生活积聚一点必需的钱。
他和许广评相约两年后再见,然而,只过去三个月,鲁讯就离开了厦门大学。
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
许广评在广州的催促是一个原因,还有他在厦门大学受到的排挤和打压。
鲁讯对厦门大学的印象十分糟糕,在给许广评的信中讽刺地形容厦门大学,是“硬将一排洋房,摆在荒岛海边上”。
他和厦门大学的校长林闻庆冲突不断。
厦门大学是民办大学。和清华北大不同,这里更为讲究实际。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