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永远不要低估一位小说家(第 2/4 页)
在副校长办公室里,他对那三位批判林子轩的中国学生给予了表扬。
这三人是他非常看好的中国学生,最重要的是听话。
米夫并不满足于只是担任一个学校的副校长,他有着更大的抱负。苏联的大革命已经结束,他没有赶上关键的时候。
但在中国,波澜壮阔的大革命才刚刚开始。
米夫为能够揭穿林子轩的真面目而兴奋,他把座谈会上的情况递交了上去。本以为会得到赞扬,却没想到依然没有引起上级的重视。
苏联的情报部门不认为一位中国的小说家能够危害到苏联。
你们会后悔的!
米夫在心里发泄道,其实他也认为林子轩掀不起什么风浪,他有点立功心切了。
谁都没有想到,米夫的话应验的那么快。
仅仅过了一年。林子轩的小说《1984》在西方出版,苏联的情报部门开始后悔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国内的状况和小说中的描述惊人的相似。
不少文学评论家认为这一切都起源于1926年。
正是林子轩在1926年的一次苏联之行,以小说家敏锐的眼光察觉到了苏联国内出现的问题,从而做出了预言式的描述。
这是小说家的天赋,他们往往能通过细小的问题推演出未来的世界。
很多科幻小说家都有类似的天赋,林子轩无疑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一个,他描述了一个国家政权演变的过程。
苏联当局对这本小说恨之入骨,非常后悔当初放任林子轩离开。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