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关于诗歌的话题(第 2/3 页)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徐至摩在心里感慨。
就像是几年前在纽约的时候,如果谁说林子轩会写小说,他一定认为是个玩笑,可现在林子轩已经成了新文学的领军人物。
其他人则没有这种怀疑,他们觉得林子轩既然敢讲《红楼梦》。对传统文学自然有很深的研究,写一首旧诗词是正常现象。
这首词写的很好,说明林子轩的古文造诣很深。
众人对这首词谈论了一番,抒发了一下感想,也就仅此而已了。
这次来海宁不仅看了钱塘潮,还结交了朋友,听到了一首好诗词,大家都很满意。
徐至摩提议众人先看夜潮。看完后开船到他老家硖石住上一晚,第二天一早到锦霞馆吃羊肉面。再去俞桥看枫叶。
钱塘夜潮很有名,不仅是看,重点是听,就像是听一首气势磅礴的交响曲一样。
但在这样的天气,夜晚会很冷,任叔勇和陈衡浙夫妻二人执意要回上海。
林子轩也想回去。却被徐至摩挽留,于是,一拨人回上海,另一拨人返回了杭州。
晚上的时候,众人在西湖旁的老字号楼外楼吃了一顿大闸蟹。
吃蟹是一个讲究活。汪精为因为不怎么精通而被徐至摩讥笑为外行,他也不生气。
此人很能饮酒,一个人喝大半瓶白酒毫无醉意,席间众人谈天说地,好不热闹。
谈论最多的还是诗歌的话题,大家又把林子轩的那首词点评一番。
徐至摩喝的有些微醺,说起了他在英国的游历。
并把英国的社会精英推崇林子轩的事情说了出来,甚至提到美国诗人艾略特写作诗歌的灵感来自于林子轩的诗作。
艾略特的《荒原》已经发表了一年的时间,在欧美诗坛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文学评论界对《荒原》的解读层出不穷,认为这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诗歌之一。
艾略特因此名声大振,成为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但在中国,艾略特还不为人所知,只出现在文学杂志中一些介绍性的文章上。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