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蜚声世界(第 2/3 页)
所以说,很多人都喜欢到国外镀金,无论有没有学到东西,到国外转一圈,那就和国内的人不是一个层次了。
比如,后世的演员,为什么都喜欢往好莱坞扎堆?
因为只要在好莱坞大片中演一个配角,哪怕只出场几分钟,都是国际演员了,身价倍增。
在民国时期有个有意思的人物,叫做刘半侬,江苏江阴人。
此人刚开始在上海以写鸳鸯蝴蝶派的言情小说为生,是个很有才华的作家。
1917年,他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不过他曾经是鸳鸯蝴蝶派作家的事情算是个污点,遭到新文学一派的嘲讽。
“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
这是鲁讯后来的说法。
这还不算,刘半侬虽然在新文学的发展中和守旧势力打了几场硬仗,在新诗、小说、杂文、翻译等方面都有不俗的成就,但心情并不舒展。
他没上过大学,没有留学经历,更没有博士头衔,因而受到具备上述条件的人的轻视。
他与胡拾同岁,同时进北京大学,胡拾前呼后拥,风光无限,而他则被批评思想浅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留学背景,没有博士头衔。
他因此憋了一口气,发誓出国留学,挣个博士学位,堵住别人的嘴!
于是,在1920年2月,刘半侬争取到出国留学的机会,携妻女到英国留学。
这说明出国镀金的重要性。
无论是新文学派别内,还是在社会上厮混,都是如此。
林子轩如果不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校友,胡拾也不会出声支持他,这就是无所不在的圈子。
看起来很势利,却是真正的现实。
这一次,他的《乱世佳人》在美国热销,又赢得《老人与海》的版权,自然在国内文坛引起强烈的反响。
毕竟,以前还没有中国人写的小说在世界上获得如此赞誉过,当然这是指还活着的作者。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