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三十六章 信来了(第 1/3 页)

    秋后的蚂蚱和“秋老虎”一起蹦跶,田里的山歌与杨家湾的谷浪一起荡漾,砚台山的松涛和着石桥河流水的旋律,鸣奏出不一样的秋曲。挥舞着镰刀的妇女们,感激着杨淑芬的“金点子”;扬起谷靶子的男人们,聆听着淑芬清脆的山歌儿;在水田里拾谷穗儿的孩子们,不时因为抓到一条鲫鱼或者泥鳅而哈哈大笑!

    淑芬真是十足的“女汉子”,一会儿和淑菲一起割稻子,一会儿又和母亲一起绊谷子,再忙再累,也要对着山下唱几声山号子:

    “桂花开了不结果,谷子今年打成陀。

    虽说山洪猛如虎,谷桩也能长绫罗。

    绫罗披在幺妹身,蚕茧抽丝送阿哥。

    绸缎送过三岔河,对面的牛羊满山坡!”

    歌声、笑声、回声飘荡在两山之间,没有人去深究这个十四岁的女娃娃山歌里的阿哥是谁。只有淑芬自己知道,那歌里的阿哥,只能在歌里、在梦里、在那沓厚厚的日记本里。

    今年的收成并没有歌里的“打成陀”,可明显降低的产量没有影响杨家湾人的心情,他们照例不到日出而作、早已日落才息,政府的补贴和免交上交粮的政策让大家松了一口气,但他们依然要赶在“白露”之前给割掉水稻的田里种上小麦,以弥补这秋收的损失。

    收了谷子,磨了新米,告别了青黄不接的寒酸——熬清稀饭、烙糠麦饼的日子实在难捱,杨泽贵和往年一样用新米饭和米酒祭拜了天地和列祖列宗,然后扛了一小袋去石崖里送给王神婆——杨桂勇那个赌鬼,到底是懒到颗粒无收。

    到了晚上,淑菲和二姐疲惫地趴在那张书桌上,她们十分珍惜每天晚上仅有的两个小时通电时间,要在那十五瓦的钨丝灯泡下写下情愿或者不情愿的文字。淑芬的文字是情愿的,每一句话都寄托着她心情的变化,那本子里的秘密,已经由纪实的“流水账”演变成了寄情的抒情文。而淑菲的文字是不情愿的,如果不是害怕忙假过后聂老师的戒尺,她早就呼呼睡去了。

    淑芬的文字从田老师再到富顺,而今逐渐转移到另一个男人身上,那个挥之不去的影子,不分昼夜地出现在她的脑海里。那日记里的“阿哥”,却永远听不懂她的山歌。请不要责怪这个十四岁的孩子,在那个懵懂的年华里,我们和她一样多情!

    淑芬怀揣着她的秘密,无数次的想要向父亲提出,想要学门手艺,比如说学医,她已经请人帮她买好了基础医学知识的书籍,可是石桥的老话说“男不学戏女不学医”,就算是卫生院的女娃娃,那也是正规学校毕业的护士而不是医生,这让她没了提出的勇气。她甚至企图背叛她当初的坚定,试图再去求求七叔,让她和淑华姐姐一起到修电站的工地去做饭,可是她开不了这个口,何况做饭也用不了这么多人呀!

    如果是其他事,她早就和找大姐诉说了,可这件事不行,她日记里的那个“阿哥”是自己的“外公”,哪有外孙女爱上外公的理儿?可是她又不甘心,心里的两个小矮人经过无数次的斗争,这个“小外公”实际上和她并没有半毫血缘关系的理由占据了上风,并且一发而不可收拾。她有时候跑一个小时去建电站的地方割草,那工地旁边就是攀外公的家呀!她每天“不怀好意”地期盼着杨家湾村的某一家人得个并不危及生命的病,这样何医生就会潇洒地从她家门前走过,然后温文尔雅地报以微笑。啊,那种折磨,让这个早熟的孩子,像琼瑶阿姨小说里的女主角那样不知所措!

    哎,大姐的事儿还愁不完呢,谁也不说,只能烂在心里……

    ---------

    富顺期盼已久的家书终于到了,犹如经历千难万劫般弥足珍贵,他兴奋地读着那些规劝的文字,企图找到更多的信息。而淑芬的主意总结起来就四个字——“实话实说!”此时更揪心的是家里的洪灾,尤其是桂英姐家的遭遇,该怎么和桂英姐讲呢?这比和“刀疤刘”的斡旋都要棘手。桂英姐的暴脾气他是知道的,要知道她娘疯了,哥哥也不管,还不得气晕过去,醒过来就得缠着自己把她送回去。这送回去自己跑得出来吗?

    富顺白天抽空给淑芬回了信,除了告知她近况之外,也为上次没有提到爹妈而愧疚,希望淑芬能把自己的在外过得很好的信息告诉养父母,更再次强调了自己在找到亲人之后就回石桥,同样会孝敬杨家的爹娘……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攻玉 黑天 上瘾 温柔予你 他的小茉莉 仵作惊华 慢性沉迷 顶级诱捕公式 病弱反派饲养指南 谁把谁当真 悍将 偏执狂 完美无缺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理我一下 天之下 当我在地铁上误连别人的手机蓝牙后 白色口哨 丞相不敢当 少汪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