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偷’与‘窃’(第 3/4 页)
不!不,不,不!!!
千年浩气在,百代书香飘,只有长衫在身留风骚。’
长衫是孔乙己最后的寄托,但是在越剧结尾,孔乙己脱下了这件视若生命的长衫送给了跟他能够谈论风月的女戏子。
女戏子问“先生,您把这最后一件留给了我,那你还有什么呢?”
孔乙己答“一件长衫挂残生,乘风归去一身轻松。”
这是沈正钧先生的原稿《孔乙己》,最终孔乙己脱下了这身长衫,这是沈先生作为一个几乎跟孔乙己同一时期,时代的文人经历过时代变迁后的妥协,大彻大悟,放下了执迷。
但是茅韦涛在四年前改编的时候把结局改了。
最后穿着破旧长衫宛如风中飘絮的孔乙己站在酒肆中对着那些嘲笑他的客官们笑道。
“我给大家唱个小曲,换壶酒,行吗?”
这是属于茅韦涛自己对于‘文化’和‘传统’的理解,她没有沈正钧先生那样的文人风骨,但是却有着新时代‘文化传承者’的变通,就算卑躬屈膝,也要讲这身长衫传下去。
正是因为这出戏最后的改编,让王耀觉得这跟《大腕》或者冯小钢和张艺眸等一系列导演们的共鸣之处。
万分应景。
朱记者满载而归,带着朱晓霞离开了,王耀还没来得及通知茅韦涛准备排《孔乙己》就又被造访的来客打断了。
“徐大哥?你怎么有空来这儿?”王耀惊讶的看着一身军装的徐守成。
“小耀,好久不见啊。”徐守成笑着拍了拍王耀的肩膀“启功先生在吗?”
“还在午睡,出什么事儿了?”王耀问道。
“有点小事儿。”徐守成笑道“高丽前段时间出土了一批文物,其中有有一件活字印刷术的活字本,然后就闹出了点小矛盾。”
“活字印刷?”王耀微微挑眉“能有什么矛盾?”
“他们媒体对外宣称活字印刷术。还有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是起源高丽,跟联合国申遗呢。”徐守成笑道。
“什么年代的活字本?”王耀皱起眉问道。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