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怜香伴》(第 3/4 页)
‘髡尽狂奴发,来耕墓上田。屋留兵燹后,身活战场边。几处烽烟熄,谁家骨肉全?借人聊慰己,且过太平年。’的诗句以表示愤怒。
李渔的天才就在于他的妙笔生花,而且把这项天赋发扬光大,作为一个文人,或者说曾经考取功名的举人,他可能是第一个靠着‘卖赋糊口’的,但是也是他创作欲望最大的时候,写了了许多小说,戏文传世。
他的白话文小说在民间盛行,几乎出版就卖到脱销,‘盗版’这个词也是跟李渔有关系,因为他的书太火了,有贼人专门等他写完书之后,拿去雕版印刷的时候把雕版偷走,然后就有了‘盗版’这个词。
也因盗版,李渔是华夏第一个有了版权意识的作家。
李渔的天才还体现在开创精神和改革精神上,他奉行自己的写作是‘新耳目之书’就是说不依附别人的题材,也不重复自己的创意。
写前人未见之事,摹未见之情,描画不全之态。
他的作品也都是为底层人民请命,歌颂男女自由爱情,反对封建,劝善惩恶还有批判现实主义的题材,深受广大民众喜爱。
李渔这个人除了天赋异禀之外,还可以用风骚来形容,不只是文字,行为也堪称风骚,毕竟能写出《****这种媚而不淫的奇书来的男人,一定是风骚的。
李渔除了维护版权之外,也是第一个明星效应的开创者,李白虽然当时是整个文人圈的明星效应,但是跟李渔这种全国男人和女人偶像比起来,受众面还是小了一些。
李渔利用这种‘明星效应’开创了一系列的文化产业,除了小说,戏剧之外,还有美容,养生,烹饪,还有‘性学’等等额外的周边产业,成为了一个文不文,商不商的奇人。
李渔会研究豆腐的十几种吃法,而且还整理成食谱,可见是个妙人。
除了这些,李渔对于戏曲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几乎是开创性的,他著作一本《闲情偶寄》,从结构、词采、音律、宾白、科译、格局六方面论戏曲文学,以选剧、变调、授曲、教自、脱套五方面论戏曲表演,可以说是戏曲的教科书论著。
文艺修养和生活情趣兼具,可能算是古今第一风骚人了。
而且李渔算是华夏第一个,公开出版,同性恋类型小说戏文的作者,《怜香伴》就是一部讲述女性之间爱情的故事。
《怜香伴》讲述的是一个书香门第的国子监学生,妻子崔笺云新婚满月,去寺院烧香祈祷,偶然遇见了另外一位乡绅千金曹语花。
崔笺云被曹语花身上的体香吸引,曹语花被崔笺云的诗才折服,两人暗生情愫,并且在佛前私定终身。
而为了这种不论的恋情能够延续,崔笺云设计丈夫做小妾,这样她们两个就能‘名正言顺’的‘宵同梦,晓同妆,镜里花容并蒂芳,深闺步步相随唱’了。
故事内核充满了反思和批判,同性之爱的促使,结合当时男尊女卑的畸形封建社会,两女共侍一夫成全了爱情变得无比讽刺,且让人无奈。
更妙的是,两人的爱情被崔笺云的丈夫支持,被两人的父母支持,还被皇帝支持,这种荒诞剧情在当时那个年代几乎是闻所未闻,真的是‘喜剧’。
其中崔笺云有一句台词,是两人在佛前结连理的时候,两人不但要今生结为连理,而且还要结来世,但是她们认为兄弟,姐妹都不能一辈子在一起,只有结为夫妻才能一辈子在一起,浴室崔笺云扮了男装,娶了曹语花并且问下。
“难道你我要生生世世为女子不成?”
这句话在当时的情境下说出来,就是在对于自身性别的贬低和憎恶,似乎生而为女子是一个错误一样,所以这里很显然的表达了,性别在当时那个时代下的悲剧。
同时也表彰了真正的爱情,应该无关性别。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