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怜香伴》(第 2/4 页)
“就怕导演离了你就闹心。”国际章打趣道“不过昆曲,我还真是没听过呢。”
“要票就直说。”樑朝伟笑道。
“这个我还真不知道能不能弄到票,要是有票,我请大家去看。”王耀满口答应,心里却在吐槽,才不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旦角扮相了。
把剧组的一些事情交接了一下,王耀连夜坐车去了苏城,一晚上的路程把《怜香伴》的本子通过系统整理了一下。
华夏戏曲中,汤显祖为东方莎士比亚,另外还有一位,也被认为是“世界喜剧大师”是喜剧,不是戏剧,因为他是华夏戏曲历史上第一个创作喜剧剧本的剧作人。
而且他还是华夏戏曲理论始祖,第一代文化产业的先行者,世界级别的文化人物,与莎士比亚,汤显祖等齐名。
他的名字叫做李渔。
他是一个天才,他不能说是一个专职的剧作人,他的其他身份也同样重要,他出生在商人家庭,祖辈巨富所以他算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天才。
过去商人的地位低,所以李渔的父亲一心希望李渔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但是这样的天才科举失利,肩负起家族仕途的他失利之后毅然放弃仕途,转身选择了另外一种‘人间大隐’隐于市的道路。
落榜第二年写下《凤凰台上忆吹箫》
‘昨夜今朝,只争时刻,便将老幼中分。
问年华几许?正满三旬。
昨岁未离双十,便余九、还算青春。叹今日虽难称老,少亦难云。
闺人,也添一岁,但神前祝我,早上青云。
待花封心急,忘却生辰。听我持杯叹息,屈纤指、不觉眉颦。
封侯事,且休提起,共醉斜曛’
然后绝了仕途的念想,安心做自己的事情,潇洒人间。
崇祯年末,清兵入关之后时局动荡,国难当头李渔对于仕途更是心灰意冷,清明时节祭祖的时候内心觉得愧对父亲,作诗忏悔。
‘三迁有教亲何愧,一命无荣子不才。
人泪桃花都是血,纸钱心事共成灰。’
借孟母三迁的典故来表达父亲对自己的期望,自己却没有完成遗愿的悔恨。
后来明朝灭亡,李渔归隐,清朝第一件事情就是‘留发不留头’,对这种暴行李渔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但是又无奈世道,写下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