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康熙又训练出一支生力军(第 1/3 页)
正在无计可施的康熙得到周培公后,像是得到了救命稻草,一些棘手的问题就跟周培公商量,让他出主意,康熙才有点心安。
一天,康熙忧心忡忡地对周培公说:“我们双方打了好多仗,结果互有胜负。看来吴三桂是很难战胜了。”
看来战争的境况不妙。周培公对着沙盘研究了一番,指着云南地界分析道:“吴三桂的后勤战线长,保障不力,从长远来看,朝廷要占上风。另外,听说他的前线将领与吴三桂之间也存在矛盾,所以他的兵力进攻不力,估计他打到湖南就不往前了。”
听了周培公的这一番论说,康熙还将信将疑,直到前线汇报战况,吴三桂果然打到湖南就停止不前了。康熙这才佩服周培公。
又有一次,他们谈论到二藩。康熙信心十足地说:“此二藩跟吴三桂不一样,他们都采取观望的态度,没有动静。”
周培公详细地研究了三藩的情况,“耿精忠似乎有点响应吴三桂的意思。唯尚可喜没有动静。”
康熙点头表示同意周培公的意见。
周培公指着广东分析说:“尚可喜这个老家伙是有点鬼道。或许他岁数太大,只想着养老。”
康熙想起他以前曾经有过回东北老家养老的意愿,就说:“尚可喜至今没有反叛的动静。”
周培公建议道:“他现在可能左右为难,咱们能不能给他加点火呢?”
一听这话,康熙来了兴致,问道:“你想怎么加?”这一点和康熙不谋而合。
“他不是有两个儿子吗?我们在他的两个儿子身上做文章。皇上以为如何?”周培公又继续出招。
“甚好,可是朕听说尚之信此人,与他父亲素来不合,他们发生不愉快怎么办?”康熙担心尚可喜扛不住。
但是周培公狡黠地笑了笑,“咱们正好利用他们这个矛盾,给他来个浑水摸鱼。”康熙瞅瞅周培公,这个人真有韬略。
“好,那朕就开始下手了。”康熙坐到龙椅上,下了意旨:封尚可喜为亲王,授尚可喜之子尚元孝为“平南大将军”,授尚可喜另一子尚之信为“讨掳大将军”,当时就差人送往广东。同时命他们会同广西总督一起,去进剿叛军。
康熙写完意旨,笑着对周培公说:“这下尚可喜更不好办了,估计他也收到了吴三桂的信函,逼着他做出选择,他现在左右为难:是跟朝廷,还是跟吴三桂。”
几天后,广东那边果然有动静,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竟然把他的父亲尚可喜幽禁了起来。然后这个人更为狂虐至极,他还效法吴三桂,命令他的士兵都换了明朝的旗帜,都换上明朝的服装,彻底背叛了朝廷。这个人还很执着。
这个可恶的逆子!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