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酱油古方(第 3/4 页)
“没什么不好的。”黄晓初说,“我无后,蔡家小子又都不愿学,万一失传怎办?”
他不由分说的拉着余生向灶台走去,“碧涧羹还是和河祗粥?河祗粥吧,这道粥鲜美无比。”
“别,碧涧羹。”余生说,“我对鱼过敏。”
余生懒得说客栈传下来的规矩,不然又得解释余家和鱼的纠葛,被人认为有病就不好了。
“对鱼过敏?”黄晓初一怔,这毛病有些稀罕,“那你岂不少尝许多美味。”
“是啊。”余生心在哭泣,水里游的诸多美味与他无缘了。
“那就碧涧羹。”黄晓初走到灶台上,把芹菜、芝麻、茴香和盐取出来,“碧涧羹食材只有这四样。”
黄晓初告诉余生,碧涧羹淡而清香在于食材,除盐外不用其他调味。
因此要若让这汤美味,必须让这四样食材在羹汤内完美融合。
他亲自捡出一根柴来,“我师父当初传我碧涧羹时说过,一根柴烧一份羹,什么时候刚好合适,什么时候出师。”
碧涧羹的关键就在于火候,必须用文火,慢慢的煮,将茴香、芹菜和芝麻香味徐徐煮出来。
火稍大,水热的快,有损芹菜,汤色便深;一根柴的火若不济,汤色便浅。
换言之,碧涧羹是否如碧涧之水,泛青而透亮,又既清而馨,全在火候、食材和水的把握。
“我也是耗费很多年才掌握这个度的。”黄晓初说着把柴点着,然后视柴的大小添食材。
黄晓初一面旁煮汤,一面事无巨细的传授余生。
余生耐心听着,直到一根柴燃尽,黄晓初揭开锅盖,“成了。”
余生探头看,汤色若碧涧,清淡的香缓缓钻进鼻子。
黄晓初让余生尝一口,咸淡正合适,芝麻香和芹菜香相得益彰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