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七章 余姚虞氏(第 3/4 页)
虞潭问道:”仲宁(虞喜表字)通天象,可是上天有所启示?“
虞喜摇摇头道:“天之高远,非凡人所能窥见,侄浸淫半生,竟一无所成,说来惭愧啊。“
这个话题有些沉重,虞潭不由想到了自己钻研的经学,越是深究,越是不明白,比如最基本的天人感应,天会根据人的行为善恶下应于人,这是天人感应的理论基础。
这里问题来了。
晋室一统天下,结束汉末百年战乱,有大功于社稷,太康盛世,又歌舞升平,民间安居乐业,却为何两代即崩?
要说起因于贾后乱政,诸王混战,汉初也是吕后当政,也有七王之乱啊,为何汉朝能开创太平盛世,大晋却落个江山半倾,苟延残喘于江东,又有权臣篡逆之厄?
再纵观之,武帝、惠帝、怀帝、愍帝、元帝,包括废浔阳王并无失德之举,为何仁主明君不得好报,上天的责罚从何而来?
其实不仅止于虞潭,很多经学大家都以天人感应来诠释晋室现状,却发现对不上号,也就是说,他们浸淫一生,当作传家宝的经学失灵了,不能解释所发生的现象,这种冲击无疑是巨大的,带来了思想上的混乱和难以言述的恐慌,也在客观上,造成了玄学和释道的兴起。
虞潭竟陷入了思索当中。
虞仡一看气氛有些沉闷,便道:“阿翁,儿从郯城带来了一些新鲜玩意儿,阿翁从此以后,都不必再饱受凛冬之苦了。“
”哦?“
虞潭抬起了眼皮。
”抬上来!“
虞仡转回身喝道。
有仆役抬着煤炉、管道和煤基入殿。
”这……“
虞潭和虞喜交换了个不解的眼神。
”把炭盆搬出去,于殿角安装煤炉。”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