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七章 余姚虞氏(第 2/4 页)
“诺!”
众人离席起身,施礼离去。
……
虞氏的宅子紧挨着陆氏,今趟去往郯城宣旨,由于等候过久,虞仡反而有充足的时间闲逛,或许与太过无聊有关,他放下了士家郎君的身段,走入郯城的大街小巷,见识到了许多新鲜玩意儿,其中给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煤基和碱,因此他购买了煤炉、管道和大量的煤基,还有不少碱。
虞仡着仆役把东西搬入府,便径直去往大殿。
虞潭六十出头的年纪,是个地地道道的老人,冬季尤其怕冷,十月底虽未至严冬,但殿内已经升起了熊熊炭火,隔着多远,就能闻到一股独有的炭火味。
除了虞潭,他的堂兄虞喜居然也在。
虞翻共有十一子,虞潭这支传承自虞翻五子虞忠,而虞喜传承自虞翻六子虞耸,虞耸好天文,著有《穹大论》,虞喜传承家学,对天文有着近乎于痴迷的喜爱,元帝时,诸葛恢曾任会稽太守,久闻虞喜贤名,强召为功曹,虞喜大怒,遂誓终生不仕。
及至司马绍继位,也多次征召虞喜,皆不至。
一般来说,虞喜都在老家余姚钻研天文,废寝忘食,今日却在自家见着,实为意外之喜。
虞仡快步入殿,向上深礼一礼:“儿拜见阿翁。”
“嗯~~”
看着长子风尘仆仆的模样,虞潭点了点头,笑道:“你回来的正好,你从兄年前将长居建康,你若学问上有不明之处,尽可讨教。“
虞仡又转身拱手:”从兄怎有空来建康?“
虞喜捋须呵呵笑道:”静极思动,出来走走,你去郯城,可还顺利?“
虞仡苦笑着摇了摇头:”杨彦之受九锡,却齐公,其不臣之心已昭然若揭……“
当着老父和从兄的面,虞仡没什么好隐瞒的,把郯城之行一五一十的道出。
听完之后,虞喜叹道:”此子凭一己之力,克定中原,也是异数,哎,这江东大好河山,焉知能安定到几时,若是杨彦之渡江南下,恐怕余姚亦非乐土啊。“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