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301章 点泥成金(第 2/3 页)

    我们设想今天人家请你吃饭,桌上的餐具都是黑的,你有什么感受呢?捧着黑碗吃饭心里比较沉重。今天偶尔还用黑色餐具,比如你去吃一碗乌冬面,街上日本餐馆里都有,一般都使黑碗,里面盛着白面条,看着很漂亮。但这是偶尔的事。要是你天天捧着一个黑碗吃饭,心里就会很沉重,你老想:我怎么了,老捧着一个黑碗吃饭?对不对?

    所以,瓷器的整个生产过程,其实就是摆脱黑暗的过程。首先要让它白起来,一定要变得悦目。这是瓷器最开始的简朴的美学追求。

    汉代以后,瓷器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刚才说了,东汉就有真正意义的瓷器出现了。陶器迅速退出历史舞台,瓷器迅速崛起。

    三国两晋时期的瓷器很有意思。过去说书的老说一句话,叫“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汉代以后,中国是分裂的局面,三国两晋南北朝,只有西晋出现过短暂的统一,剩下的时间都是四分五裂。但是,这个时期中国人的文化背景非常丰富。由于国家处于分裂的局面,很多士大夫就很烦社会现实,逃离政治。可以说,中国各个门类的艺术,都是在这个时期开始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新人辈出的状态。比如绘画顾恺之、书法王羲之、文学理论刘勰《文心雕龙》、诗歌陶渊明。陶渊明的诗歌影响了唐诗,比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非常像唐诗的韵味。中国的造园艺术在魏晋时期也蓬勃发展,后来的唐、宋、元、明、清,都有造园艺术,都受到魏晋时期的影响。

    魏晋时期的士大夫恣意豪情,他们强调内心的感受,这跟西汉时期完全不一样。当社会经济发展的时候,人们强调的都是外在的东西。今天也是这样,如今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大量事物都强调外在。比如我们最简单的要求:房屋要大。我的能力能住100平方米,我恨不得要买200平方米。车要强调外形、牌子、排气量,其实你就是为了能代步,不是必须注重这些。

    而魏晋时期由于经济发展缓慢,所以更多的士大夫关注内心的一种感受。魏晋人是瞧不起汉朝人的,他不能瞧不起后来的唐朝,那是他没看见。但是前面的汉朝,他是瞧不起的。魏晋人说汉朝人:你天天骑马打仗,对我来说没兴趣!所以你注意看,魏晋人都坐牛车,放缓生活节奏。中国每一次经济高速发展以后,都会伴随着一段时间的节奏放缓,这和我们平时生存的状况都差不多。比如我们去参加一场体育竞赛,赛完以后也要放缓一阵,休养一阵。

    魏晋时期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这七个人聚集在今天的河南修武一带,在竹林里,对酒当歌,一天到晚说着些不太着调的事。但正是这些人和这一时代的特征,使我们的很多艺术都达到了巅峰。今天说的风格、韵律、节奏,很多词汇都是这个时期产生并广泛应用的。内心的感受,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很容易被人们忽略。

    魏晋人由于饱受三国时期的战争之苦,所以要停下来享受生活。那么这时期的瓷器是什么样子呢?中国瓷器在此时非常特殊,体现在有大量动物造型出现上。在当时烧造这种动物造型的瓷器,比做一个普通的圆形碗、罐子要难得多。

    都有什么动物造型呢?比如有熊尊、鸡头壶、青瓷羊、虎子等等。魏晋人特别喜欢这种动物造型,是因为当时整个社会强调的都是内心感受。比如同样一把壶,做一个简单的壶不就得了吗?为什么要搁一个鸡头?就是受社会整体文化背景的影响,魏晋人觉得有情趣。西晋早期的鸡头壶,那个鸡头就是一个装饰,根本不通气,水不能从鸡嘴里流出来,而是要从上面倒出来。后来到了东晋,才知道可以把鸡嘴的地方捅通了,水能从鸡嘴里流出来。除了鸡头壶,还有羊头壶,水就从羊嘴里流出来。

    我们再来重新认识一下“壶“。早期的壶的概念很明确,就是哪儿进哪儿出,比如水从口部倒进去,也要从口部倒出来。我们可以看到,汉代的壶就是一个瓶状,哪儿进哪儿出。而到了三国两晋时期,壶逐渐有了改进,渐渐开始“大进小出“,就是水从口部进去,从壶嘴倒出来。

    刚才说到了虎子,虎子是什么呢?一般是一个虎头,张着嘴,带个提梁。我们普遍解释它是溺器,是接尿的,今天住院时还有类似的用具。

    我有一个朋友,他喜欢家具,不收藏瓷器。他当年在苏北地区寻求家具的时候,碰见一户人家有这么一件瓷器,他回来以后跟我描述半天,说看着那东西挺老。我说:“那可能是个虎子。“他说:“我下回去想办法换回来。“

    然后他就去买家具,买完以后问人家:“你这个尿壶卖不卖啊?“人家说:“不卖,尿壶卖它干嘛?“他说:“我跟你换吧,尿壶换尿壶,我给你买个新的。“人家说:“不能换,那是我们家小孩尿尿用的,小孩不见这个晚上不尿尿,尿床。“最后他买了一个暖壶,又买了一个烧水的水壶,拿俩壶换回这么一个壶来。这尿壶用了很久,气味很大,他换回来以后拿84消毒液泡了很久。后来他拿给我看,我就跟他说:“这个东西,历史上我们都说它是尿壶,专业术语叫溺器,但是有争议。很多学者认为它不是接尿的,为什么呢?很简单,你想,这是一个老虎的头,还张着大嘴,给你接尿的时候,你心里不是很舒服。”

    从文化背景的角度上讲,虎子有可能不是溺器。你想,你晚上睡眼的,当妈的拿着这个壶一接,你低头一看,大老虎张着嘴,要把最重要的器官放进去,心里肯定咯噔一下,就不想尿了。你心理上过不了这个关。

    我国古代有很多东西到今天也没有定论,虎子就属于这一类。有的专业书上把它叫“水器“,就是装水的,至于当时具体怎么用,谁也说不清楚,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也没有文字记载,所以只能推测。我们当然希望将来有机会能够有出土的文物,或者有文字来证明。比如说出土了一个虎子,同时又有一段文字记载,证明当时是给皇上接尿的,那行了,就有定论了。今天没有定论,只能把它统称为虎子,也挺好听。

    隋代享国时间非常短,统一中国以后,马上就转给唐朝,唐朝就受益了。隋唐之间的关系跟秦汉非常相似。隋炀帝当时开凿大运河,秦始皇建造长城,过去的史书记载都是灾难深重,饿殍遍地,民不聊生。但是开凿大运河是使整个国家受益的事情,最受益的显然是唐朝。唐朝的经济高速发展,中原地区的高速发展,跟开凿这条运河有很大关系。

    历史上的盛世,汉朝、唐朝、明朝、清朝都有,但同一个朝代有两次盛世,还就是唐朝,一次是贞观之治,一次是开元盛世。唐朝的经济非常发达,长安城内有专门的市场,当时叫东市、西市。我们的词汇“买东西“,就是这么来的。过去说:东市上买什么什么,西市上买什么什么。后来简化成“买东、买西“,最后就是“买东西“了。我们常用的词,追根寻源后,觉得非常有意思。早在《木兰辞》里也有描写:“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里是虚指,不是说木兰住的那地方正好有四个市,也没有这么买东西的:东市买斤鸡蛋,西市买把韭菜,南市买了面,北市买了油,再去包饺子,没这么干的,麻烦。但是文学上可以这么排比着写。真正形成东、西市的时候就是唐代,在长安城里的具体位置非常明确。东市主要卖奢侈品,贵重的东西;西市卖的都是一般老百姓用的百货。

    瓷器发展的过程,就是追求由青到白的过程。古人在烧造瓷器时,不停地想把它变白。早在北齐的时候,就出现了白瓷杯,但釉厚的地方还闪着青色的光芒,非常漂亮,非常现代,一千五百年前的杯子拿到你眼前,看着跟现在生产的一样。白瓷的出现,是中国陶瓷在世界范围内成为霸主的一个最基础的原因。后来无论什么瓷器品种出现,都跟白瓷有关。

    到了唐代,中国瓷器形成一个对峙,或者说平分秋色的局面。这就是“南青北白“。中国南方以青瓷为主,中国北方以白瓷为主,这是唐代整个瓷器的局面。唐代瓷器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因为唐代经济高速发展,政府缺铜。经济一发展,金融首先就要跟上,货币就要跟上。中国的钱是计重制,按重量算,铜都要用来铸钱。从铸造“开元通宝“开始,政府多次下令禁铜,不允许用铜制造别的东西,国家要用铜做钱,使国家的经济能够高速运转。政府的禁铜令逼迫瓷器迅速发展,原来是用铜来做碗,不让用铜了,只好用瓷器,这样瓷器就发展起来了。

    唐代的“茶圣“陆羽,他写过《茶经》,开头一句“南方有嘉木“,“嘉木“指的就是茶树。陆羽对瓷器南青北白的局面有一个评判,“南青“就是越窑,“北白“就是邢窑,南越北邢嘛。他说:“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陆羽认为由于这三条原因,邢窑都不如越窑。陆羽是湖北天门人,他站在南方人的立场上,对两种瓷器做出一个判断。如果陆羽是北方人,那他肯定反着说了:“越瓷类玉,邢瓷类银,越不如邢,一也。“对不对,还一样说。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开错外挂怎么办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至尊战王 大国军垦 混沌天帝诀 神州战神 1987我的年代 讨逆 重回1982小渔村 盖世神医 超级修真弃少 国民法医 华娱从男模开始 1979黄金时代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修罗剑神 重燃青葱时代 巅峰学霸
最多阅读 慢性沉迷 捞尸人 理我一下 丹霄万里 漂亮朋友 好运时间 顶级诱捕公式 仵作惊华 覆水满杯 黑天 雪意和五点钟 蜜桃甜 忤逆本能 薄荷酒 人人都爱女主角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穿书拯救悲惨反派 延迟心动 完美无缺 斗爱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