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逆臣(二十一)(第 3/4 页)
“铨士,到武昌了吗?”沙哑而微弱的声音传来,湖广左布政使黄志遴登时便是一阵愕然。只是没等他回过神儿来,却听得洪承畴又道了一句:“已经过了武昌了是吧。”语气之中已不见半分疑惑,有的只是平铺直叙和了然于胸。
听得这话,黄志遴叹了口气,深知这个看上去已经老糊涂了的姻亲其实比谁都精明,眼见着瞒不下去了,他也只得照实说来:“朝廷命我等回京述职。”
“回京述职吗?”洪承畴沉吟片刻,便对黄志遴单刀直入道:“长沙幕府还剩多少人?”
“这……”黄志遴闻言一惊,刚想作缓兵之计,却立刻被洪承畴打断。眼见于此,他也只得硬着头皮回答道:“确实有些人离开了。”暅
“不止是有些人吧!”
黄志遴的声音细若蚊呐,对此洪承畴自是直截了当的让他将详细情况一字不落的说与他听:“张道澄、蒋应泰、徐腾、茹道通、郝宗福、张旭初他们都在船上,一会儿我便叫他们过来。”
“还有呢,不要只报喜不报忧。”
“呃。”黄志遴无奈,只得继续言道:“刘见龙、吴弘道、陈元璐、宋成名、杨正萃、黄中道、刘兆龙、车鼎瑛、彭而述、廖文英、郑斌、傅有钟、梁国豹都没有应命,许是撤离得太过仓促了,没来得及……”
“继续。”
“亨九……”
“继续!”暅
闻言,黄志遴深吸了口气,好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似的:“吴正中接到消息后先是躲了起来,后来有情报说是在杜辉入城后,他便向明军请降,陈凯仍命其担任长沙分守道。另外,罗宾聘、彭应、张大德、胡尔恺、史宗尧、邹卓明、彭琦、汪文达、周应遇、王钟、周之翰、张大慧、张大奇、朱应升等人也陆陆续续的降了明军。除了史宗尧、彭琦、汪文达仍任原官外,其他人都进了陈凯的幕中……”
长沙分守道吴正中、湘潭知县史宗尧、宁乡知县彭琦、宁乡典史汪文达,除了他们四个以外,余者皆是常年在长沙佐其治政用兵的幕僚,各有各负责的方面,由以张大德最著,称得上是长沙幕府的智囊。
这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洪承畴甚至可以清晰的记得他们相貌和声音,以及他们在长沙幕府所做出的每一项贡献。可是,这些人竟然全都降了明军。
至于那些没有应命的,俱是不在长沙府任职的长沙幕府成员——从湖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上湖南道彭而述,到永州府知府黄中道、衡州府同知廖文英、宝庆府督粮通判陈元璐、宝庆府经历宋成名、桂阳州知州刘见龙,再到沅江县知县吴弘道、常宁县知县朱瑛、桂阳县知县杨正萃、兴安县知县刘兆龙、会同县教谕车鼎瑛,乃至是沅州副将郑斌、衡州副将梁国豹、宝庆参将傅有钟。这些文武官员十有八九是降了明军,只是暂时还不为他们所知罢了。否则的话,茹道通都能从辰州府最南端的黔阳县跑回来、徐腾都能从郴州兴宁县跑回来,其他人却没有接到消息,这怎么可能嘛。
很快的,洪承畴就从这些名字中找到了一些规律来,那就是逃回来的不是北方人就是汉军旗人,而那些降明了的和失联了的则是清一色的南方人。显然,已经没有人看好清廷在长江以南的统治了,而那些逃回来的,更多的也是身不由己吧。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