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01章 疯狂的数学菜鸟(第 4/4 页)

    把乔喻吓了一跳。不过很快发现原来并不都是一个人的。国外叫罗伯特·格林的人看来很多。

    虽然搜索彼得·舒尔茨的时候也碰到过类似问题,但只有一个干扰项,而且那个家伙还是研究化学的。论文方向完全不同。但罗伯特这家伙,好多都是数学向的论文。

    好在乔喻发现这套论文检索系统其实很好用,不但内容丰富,而且还可以自行选择年限,高级检索页面甚至支持作者单位的搜索。乔喻记得老薛说过这位教授是纽约大学的,这就方便多了。

    很快,正经罗伯特教授的论文便下载好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先研究彼得·舒尔茨的论文,让乔喻脑袋又开了一次窍,乔喻竟然觉得关于这位教授的论文理解起来好像挺容易的。好吧,说容易似乎有些飘了,但起码不难。

    比如乔喻是真觉得那些引理、定理的前置条件,一系列概念,以及证明过程都很容易就能理解。不需要耗费太多脑细胞就能看明白。不过这样劳逸结合还挺好的。昨天看彼得·舒尔茨的论文的确太费脑子了,今天读不那么难以理解的论文权当放松。

    只是虽然放松,但乔喻老老实实把两篇论文读完也已经是晚上九点了,中间就去吃了顿晚餐。放下论文,乔喻又开始习惯性思考,突然脑子里有了个想法。

    罗伯特教授研究的内容说白了就是给定类型的代数曲线尤其是高维代数曲线的有理点个数上界的精确预估问题,这类型问题其实跟丢番图方程密切相关。寻找有理点的数量,然后研究这些有理数点的分布情况。

    无非就是高维代数簇的几何结构往往更为复杂,具有更复杂的奇点、拓扑性质以及不同的同调性质,这些几何特性都在影响了有理点的分布。

    所以这类问题的研究目标其实只有一个,尽量简化寻找有理数点的过程,并能很轻松的找到其有理数点的分布。相当于给定一个高次的丢番图方程,能快速判定是否有解,并将这类方程解出来。

    好吧,总之乔喻是这样理解的。

    这就是一个数学门外汉的认知了,如果此时老薛在这里,听完乔喻的想法,大概会想直接把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家伙揍一顿。原因也很简单,研究目标简直太扯了。

    简化寻找有理点的过程,但是想要轻松地找到有理点的分布在高维代数簇上几乎就是不可能的,这是数学常识。现在大家做的无非是过几何和代数工具高效估计有理点的数量,并通过现代代数几何工具理解它们的分布情况而已。

    至于快速求解丢番图方程?

    椭圆曲线的求解,或者模形式相关的更复杂的方程即便判定了有解,但真想解出来,老薛也只能说呵呵了。

    当然这些对于乔喻这个对数学本就还没有太多敬畏之心的门外汉来说都不是问题,加上昨天他刚刚学习了彼得·舒尔茨的数学思想,一个很大胆的想法,突然就从乔喻脑子里冒了出来,且一发不可收拾。

    为什么他不能尝试用彼得·舒尔茨创造的理论来解决这一类问题呢?

    先不管行不行,可以尝试著把完备空间引入其中,没有合适的工具来处理类似问题,但他也可以自己来创造嘛。

    虽然这是人家搭建的框架,但只要在这个框架内,符合这个框架的规则,来进行工具创造,只要能解决问题,肯定也是可行的。那么现在摆在乔喻面前的问题就很简单了,如何把有代数曲线有理数点上界估计这个问题,引入到似完备空间理论的框架中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乔喻坐在桌前陷入了沉思。

    一支笔也开始在稿纸上乱画起来。好吧...

    这个问题似乎不那么简单,主要是问题的转化。

    想了很久,乔喻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可以把有理数点上界估计转化为在完备几何对象上的同调和几何性质的问题,那么就可以顺理成章的使用p进几何的深层工具,例如完备代数空间、模形式的几何化、以及p进同调理论,来分析这些有理数点。

    就是不知道这样转化的话,会不会让问题变得更加抽象和复杂了。

    但不要紧,反正他就是个小卡拉米,他就是玩而已。试试又不要钱的?于是很快乔喻就兴致勃勃的在稿纸上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设x是一个定义在数域k上的高维代数曲线,且x是p进完备代数空间中的闭子集。则存在一个依赖于曲线x的几何性质的常数c,使得曲线上有理点的个数满足:n(x)≤c。」很自然的,n(x)表示曲线x上有理点的个数。

    只是刚刚乔喻大脑里产生的直觉,一定会有这样一个常数c。原因很复杂,这跟曲线在完备空间下的几何构型有关,需要对彼得舒尔茨的理论有所了解,才能看懂这个命题。现在他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先把这个命题给证明了。

    因为只要证明了真有这个常数c的存在,这个结论就将为复杂高维代数曲线上的有理点数量的上界估计提供扎实的理论依据。证明了第一步之后,就是找到这个常数c的公式,并证明这个公式正确的。

    然后——问题解决!

    不过当乔喻满怀壮志的准备证明这个命题的时候,突然觉得他提出的这个问题好像有那么点无从下手。

    他似乎陷入了把大象放入冰箱需要几步的怪圈。

    第一步,打开冰箱门,第二步,把大象放进去,第三步,关冰箱门。唯一的问题是,他好像还没找到有大象那么大的冰箱!

    尤其是乔喻突然发现,即便这个常数c公式真的存在,那它将不仅依赖于曲线的几何性质,还可能依赖于数域k的特性、曲线的模形式结构甚至其他代数几何工具。因为他绞尽脑汁之后,乔喻发现现有的代数几何工具,似乎并不支持能把这个c给找到。

    如果换了一个正常数学人大概这个时候就会选择放弃了,但乔喻不太一样,他只是一个数学菜鸟,而且已经把这项挑战当成了一个游戏。虽然没有头绪,但万一成功了?

    而且还是那句话,没有工具,完全可以自己造嘛。

    想当年彼得舒尔茨才21岁,就能生造出一套如此牛逼的理论框架来,没道理他十五岁,就不能创造出几个能用的数学工具了,更别提整个理论框架都是人家提供的,他只需要在框架下进行二次创造,难度明显小的多。

    毕竟规则都已经摆在那里,他只需要在这个框架规则的限定下,通过严谨的数学逻辑证明他的工具没错就够了。所以接下来的工作又能进一步简化了,什么样的代数几何工具能帮他证明这个常数c存在。

    乔喻愁眉苦脸的想了很久,然后再次确定了,首先他需要一个新的同调范畴工具。于是稿纸上又出现了一排字迹:

    「同调范畴qh(cp)是一个增强的同调范畴,定义在代数曲线cp的完备化空间上。其基本对象是传统同调类h^i(cp,zp),但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特殊处理,通过一个新的算符q,该算符作用于同调类上,使得同调范畴中的每个对象不仅有拓扑结构,还具备一个额外的不变量...」

    呼....乔喻很满意的看著这个表述,有了这个新的同调范畴,就能更精细地分解曲线的同调群,能让证明常数c的步骤大幅度简化,完美!果然,研究数学让人快乐!

    那么现在新的问题又来了,如何定义这个新的算符q,乔喻感觉又卡壳了..

    mmpd,不管了!想不通先把这个放一边,反正要证明常数c,这一个工具还不够..

    于是已经彻底疯癫的乔喻,又开始生造起第二个工具,现在他需要一个新的模糊测度函数去逼近常数c。

    」代数曲线p—进模糊测度ufuzzy(cp)是一种新的测度函数,用于描述代数曲线cp在p—进几何环境中的模糊性质。其定义如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攻玉 刺青 好运时间 上瘾 慢性沉迷 白色口哨 仵作惊华 雪意和五点钟 理我一下 攻略病娇男配的正确方法 痛仰 漂亮朋友 洞房前还有遗言吗 甜妻 敬山水 杀死那个白月光 黑天 文物不好惹 顶级诱捕公式 俗人回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