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惊不惊喜(第 1/4 页)
第335章 惊不惊喜
在开始勾芡之前,秦淮先要确认勾芡是不是他看到的和他想象的那样。
从学术的角度来说,勾芡是借助淀粉在遇水糊化的情况下,拥有吸水、粘附以及光滑润洁的特点,在菜品即将制作完成的时候把淀粉水淋入锅里,使汤汁浓稠,增加食材对汤汁的吸附力,从而使菜品的卖相和味道更好。
除此之外,勾芡的淀粉也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有绿豆淀粉、小麦淀粉、马铃薯淀粉、甘薯淀粉、玉米淀粉的,不同的淀粉有不同的特性,适用于不同的菜品。
当然,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是最常用的,基本上绝大多数菜品都是用马铃薯淀粉来勾芡。
蟹黄酱显然不是绝大多数。
它要用绿豆淀粉勾芡。
绿豆淀粉透明度很好,稳定性各方面也优于其他淀粉,不过它吸水性很差,
如果厨师水平不行很容易导致勾完芡的菜品结块,对厨师的要求很高。
曹桂香当然是没有特意叮嘱秦淮一定要用哪种淀粉勾芡的,但谭维安给的方子上写的很明白,蟹黄酱要用绿豆淀粉勾芡。现在谭维安的太爷爷大概率是双蟹包的制作者,他既然留下了这个方子,就一定有他的用意。
秦淮对勾芡有很丰富的理论知识,这个在之前黄胜利给他上理论课的时候顺带讲到过。考虑到秦淮是一个纯粹的白案厨师,平时做点心基本用不到勾芡,黄胜利并没有深入讲解只是顺带一讲。
毕竟在认识曹桂香之前,秦淮也没有想到原来勾芡可以有这么高的难度,勾芡水平如何对菜品这么重要。
勾芡本质上来说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烧菜技巧,跟围棋一样,看懂规则学会很简单,但是想要深入更进一步里面的门道就深了。
就这么说吧,赵蓉的厨艺如何大家都知道,正常的普通家庭的水平,被秦家早餐店隔壁的10元小炒吊打的水平。
赵蓉会勾芡。
但是如果你要问赵蓉会不会翻勺,赵蓉就会向你确认什么是翻勺。是要像电视剧里拍的那样把锅掂起来算翻勺,还是拿铲子随便在菜上胡乱的搅几下算翻勺。
在问完后赵蓉可能会很肯定的告诉你,她会翻勺。不就是挥动锅铲吗?简单,她能保证菜不飞出去。
这个时候问问题的人也会反应过来,赵蓉不会翻勺。
由此可见,秦淮之前一直觉得勾芡不难很容易上手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它看上去就是很简单。
把淀粉水往锅里倒然后搅拌搅拌嘛,有手就行。
但是怎么勾才能勾好,就有难度了。
秦淮先是询问了一下臧良他理解的对不对,然后虚空比划了一下,臧良觉得秦淮的动作没什么问题,确定秦淮是真的看过了他口中的那位曹师傅勾芡,且学得应该还蛮像的,就给秦淮指了几个勾芡需要注意的点。
蟹黄酱呈现什么样子的时候下第一道淀粉水,勾薄芡和普通勾芡有什么区别,什么时候下第2道淀粉水,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臧良的表达还挺好的,以后当师父一定会是个好师父。
秦淮点点的头表示他懂了。
「勾芡本身其实不难,哪怕没有人教,照着网上的教学视频普通人在家里练习几遍也能勾芡成功,但是那也仅仅是成功。」
「不同的菜品有不同的要求,炒菜、炖菜、菜对勾芡的要求是不同的。说起来勾芡就是把淀粉水往锅里一倒,可是什么样的淀粉水,怎么倒,用什么动作到往哪里倒其实都是技巧。」
「这个东西说白了也是熟能生巧,找到感觉了就知道怎么勾芡了。你们都说我勾芡的蟹黄酱不对,可能是我还没有找到感觉,让我多练几次我应该能找到感觉。」
「唉,这到底是什么感觉呢?怎么勾芡也要找感觉,哪有那么多感觉要找?
你们怎么都知道是什么感觉,怎么就我不知道是什么感觉?」臧良说着说着,从理论知识丰富的表达派说成了感觉派,自己还全然不觉。
感觉派头子秦淮还在边上安慰:「你今天第1次做没有找到感觉很正常,像郑思源那样多做几天蟹黄酱就能找到感觉了。郑思源其实是会做双蟹包的,下次有机会让他给你做双蟹包尝尝。不一定成功,但是吃了应该能帮助你找到感觉。」
秦淮还安慰看呢,郑思源就已经开始做蟹黄酱了。
一模一样的步骤,可见其熟练度。
很快,就到了要勾芡的时候。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