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投稿(第 3/4 页)
有那么一刻,他冲动地想跑回去抓着陈子桐套套话,问问她小姑在哪家单位工作?
可这想法才生起,下一秒又掐灭了,算了,懒得跑了,随缘投吧。
何况陈子桐从小就被人取绰号“小泥鳅”,滑溜的很,在如今陈李两家不合的情况下,不是那么好忽悠的。
反正么,只要不产生蝴蝶效应,不改变历史轨迹的话,以《活着》的泼天名气,陈小米迟早会知晓咱老李家出了一条真龙。
对着一众投稿地址思忖许久,李恒最终决定投稿《人民文学》和《收获》。
《人民文学》他听过的小道消息最多,据说背靠国民文学出版社,在国内文学界的地位一直非常特殊,是天生就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
对于心怀野心的他来讲,这几乎是一个必选项。
至于《收获》,嗨!没甚讲究,纯属看这名字顺眼,收获收获嘛,寓意是极好的了。
主意已定,李恒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十二月。
为了确保安全和速效,李恒狠狠奢侈了一把,花大价钱用邮包把两份手稿分别寄了出去。
怕把《人民文学》和《收货》搞混淆,寄之前他还特意检查了三遍,并在末尾附上一句:若有意出版,请回寄联络电话号码。
想着后天就开学去邵市了,发件地址他没有用自己家的,而是填了英语老师家的地址和座机号码。
之所以用英语老师的,因为在记忆中,对方住在学校,离班级近,对他又足够好,天然有信任感。
填写英语老师家的座机时,他暗暗感谢老天爷,还能熟记人生中背下的第一个电话号码。
885708
真能背得,就像初恋女友的手机号码一样,一辈子过去了,中图没有刻意回味,却仍然悄悄地藏在心底。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