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写不成了,忒忙!(第 3/4 页)
小六部口胡同,于华被章艺谋拐跑了,李拓、陈健功和祝伟囱窗看过了小说手稿,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他们听林朝阳讲的时候,只觉得整个故事险象环生、跌岩起伏,但当故事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眼前时,感受比听故事时更加丰厚了。
按照林朝阳的规划,这部小说还有不到两方字就要结束了,情节已经完成大半,阅读下来让人有种酣畅淋漓之感。
小说最后的情节停在了猎人安布伦失去了他的最后一只猎犬托罗坎,独自面对大兴安岭的冰天雪地和未知的危险。
尽管已经提前知道了故事的解决,但几人心中还是不由得为之紧张担忧、牵肠挂肚。
「朝阳,就差这么点内容,你倒是赶紧写啊!」
看完了全部的手稿,李拓开始催更。
「大过年的,生产队的驴都得歇一歇。」
林朝阳话糙理不糙,堵住了几人的嘴。
「那你计划多长时间写完?」
「快了吧,等出了十五就写,有半个月怎么着也能写完了。」
听着林朝阳的话,李拓有些不满,才两万字就要半个月。
「朝阳,你现在可没有以前快了!」
人到中年,对某些字眼很敏感。
林朝阳挖苦道:「我这地长庄稼慢是慢了点,但也比那些绝收了的地强!」
陈健功和祝伟随声附和道:「就是、就是,你还有脸嫌弃人家慢,朝阳再慢也比你快啊!」
李拓被几人挤兑的脸色难堪,这几人真是打人专打脸。
不过林朝阳也不太好受,他咂么着陈健功和祝伟的话,越咂么越不对味。
说说笑笑之间夜已深,大家谈性不减,
李拓又问起林朝阳这部小说有没有发表的打算,林朝阳玩笑着问道:「怎么?不在其位了,你还要谋其政?」
89年作家浩再接替林津岚担任《燕京文学》主编,浩再是农民出身的作家,
对农村题材和农村作家有很深的感情。
他主政《燕京文学》这两年,大量关注并集中推出了一系列农村题材的作品,作者多是农村基层作家。
这些作家非常熟悉当下的农村生活,但从事文学创作,光有现实生活的积累显然是不够的,这些作品在艺术和思想深度上都有较为明显的欠缺。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前年下半年,《燕京文学》以头条位置发表了燕京平谷区农村作家陈少谦的小小说25篇。
在很多人看来,这些作品按照《燕京文学》的选稿要求,属于勉强达标,却被浩再这样大张旗鼓的推出,除了让人意外,更引起了文学界的非议。
也正是因为这次事件,让李拓对浩再的不满达到了极限,选择了离开《燕京文学》。
「《燕京文学》现在可不行了,别说体量合不合适,影响力也差了一大截。」
李拓走后,一些作家因为不满浩再在《燕京文学》的风格,联合起来拒绝为《燕京文学》供稿,使得《燕京文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
《燕京文学》本来就属于二线文学杂志,现在影响力更是大不如前,李拓就算是对《燕京文学》再有感情,也不可能着林朝阳跑到那里去发表小说。
李拓神色间满是嘘,他对《燕京文学》还是很有感情的,现在杂志变成这样他也感到惋惜。
午夜钟声敲响,林朝阳打起了哈欠,打算去睡觉。
李拓几人也不打算走了,就留宿在西院,秉烛夜谈。
翌日一早,林朝阳正刷着牙,就见他们几人哈欠连天,萎靡不振,跟霜打的茄子一般。
他毫不留情的嘲笑了几人一番,陈健功挪偷道:「五十步笑百步!」
吃过早饭,李拓几人各自离去,临走不忘叮嘱林朝阳抓紧时间写书,顿时把林朝阳的好心情破坏的一干二净。
初八之后,两个孩子就要上学了,陶玉书姐妹俩也得回香江去处理公司事务。
林朝阳还没过够悠闲的在京生活,他以静心写书为由,打算再在燕京多待一阵子。
对林朝阳的创作,陶玉书从来都是全力以赴的支持,痛快的答应了下来。
老婆孩子走了之后,家里剩下林朝阳和两个保镖小孙、小朱。
家里从过年的吵吵闹闹一下子冷清下来,对林朝阳来说没什么不适应的,反倒感到一种久违的轻松。
元宵节这天,林朝阳张罗着做顿好的,跟张桂芹忙里忙外。
林二春站在院当中一手掐着腰,一手举着大哥大,到处喂喂喂!
「这破玩意,花了2万多,还不如公用电话好用!」
「移动」电话打完,林二春进了屋,有些气恼的说。
「移动电话,就得移动着打!」
这句俏皮嗑虽是玩笑,可也是现实。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