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555章 翻版林语堂(求个票)(第 3/4 页)

    罗伯特·戈特利布接任总编,既要维持《纽约客》原有的风格,又要完成老板的盈利要求,还要满足读者对于新鲜感的追求。

    数年以来如履薄冰,为林朝阳开设专栏,这个决定对他和《纽约客》来说可谓大胆至极。

    作为一份面向西方知识分子阶层的精英读物,《纽约客》自有其调性,

    罗伯特·戈特利布对林朝阳的文章质量很有信心,但他却不敢保证这种风格的文章一定会受到读者的认可。

    事实证明,罗伯特·戈特利布赌对了。

    《纽约客》杂志的巅峰时期在六七十年代,二战结束后,美国的国际影响力和经济文化实力独步全球,杂志销量一度达到了150万份。

    但在八十年代之后,杂志的销量却一直在走下坡。

    这两年在罗伯特·戈特利布的带领下,杂志的销量好不容易平稳下来,

    固定在每期百万份左右,但也仅此而已,一直没有更大的起色。

    在6月的前三期,《纽约客》的平均销量稳定在了96.3万份。

    而刊载《自然的馈赠》的6月最后一期,《纽约客》卖了98.8万份。

    别小看销量这2.5万份的销量差距,《纽约客》的读者群体多数是以年度进行订阅,这部分读者占据了杂志销量的半壁江山。

    销量的起伏只有每年的续订期才会看出来,平时是不会有太大变动的。

    以剩下的一半销量作为基数再看这2.5万份的增量,就相当可观了。

    最近几年,《纽约客》的销量维持在一个非常平稳的水平线上,每期的销量上下浮动不会超过8万份。

    2.5万份的销量增长,不是什么创纪录的成绩,而且谁也无法证明这些增加的销量就是因为《自然的馈赠》带来的。

    但这个销量增长至少说明了一点,那就是为林朝阳开设专栏这个决定看起来是正确的。

    等到7月第一周,新一期的《纽约客》杂志上市,《舌尖上的中国》系列文章的第二篇《主食的故事》如期发表。

    罗伯特·戈特利布一直在关注着这期杂志的读者反馈和销量。

    上周专栏刚开设还看不出来,新的一周读者们对《舌尖上的中国》的好评反馈变得越来越多。

    这一周,《纽约客》的销量再次涨了1.9万份,达到了100.7万份,《纽约客》杂志上次出现这个销量已经是半年多前的事了。

    连续两期刊物销量上涨,并且恰好是在《舌尖上的中国》系列文章发表之后,这下子所有人都可以确定,这就是新专栏带来的变化。

    看到这样的变化,罗伯特·戈特利布一直悬着的那颗心终于可以放下来了,他甚至开始期待起了更大的改变。

    《舌尖上的中国》系列文章才发表了两篇,尚未形成影响力。

    随着读者的好评和反馈越来越多,罗伯特·戈特利布越来越期待这个专栏接下来的表现了。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篇文章《转化的灵感》发表之前,麦格拉思联系到了林朝阳,先将杂志的销量涨幅和一些读者反馈告诉了林朝阳。

    「听起来真是个好消息!」林朝阳语气轻松的说。

    「当然,现在我们都在期待你这个专栏接下来的表现。林,你稿子写的怎么样了?」

    林朝阳离开美国之前,交给了杂志社5篇稿子,如今远隔重洋,为了保险起见,麦格拉思提前两周就催上了稿。

    「别担心,我回来之后又写了两篇,用传真还是我在电话里念,你们记录?」

    电话传文,在互联网大范围流行开之前是很多杂志社的常规操作,一般用于作家不在本地,情况又比较紧急的时候。

    越洋电话价格昂贵,这种方式传达方式代价不菲。

    《纽约客》杂志社不差这仁瓜俩枣的,不过现在一来是麦格拉思手里还有稿子用,二来是电话传达存在准确率的问题,所以他还是选择了国际传真。

    以传真的方式向《纽约客》发送了两篇文章后,林朝阳轻松了下来。

    《纽约客》那边有了一个月的存稿,水灾筹款的事也不需要操心了,他打算歇个一两天就专注于新书的创作。

    7月中旬,耗时半个月拍摄完成的《豪门夜宴》正式上映,首映礼和开机仪式那天一样热闹,除了一众捧场的明星之外,新h社香江分社的周同志也罕见的出席了首映礼。

    周同志今天来参加首映礼,一方面是为《豪门夜宴》站台,这部电影的票房收益可全都要捐往内地。

    另一方面,也是转达几位领导对陶玉书的谢意。

    「几位领导都听说了林太您在香江的所作所为,深受感动,赞许您是币帼英雄,是一位真正的爱国者!」

    周同志今天的态度十分客气,客气中还夹杂着几分尊敬。

    他的这种态度跟几位领导对陶玉书的高度评价有关,也出自于他个人对陶玉书的敬佩。

    从亚运会捐款,到第一个响应浦东开发,再到这次为hd水灾募捐,陶玉书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她高尚的爱国情操。

    「几位领导过奖了,我也只是发自本心,做了自己该做的事。」陶玉书语气谦和的说。

    聊了一会儿,周同志又问陶玉书:「你们家朝阳同志最近在家吧?」

    「在呢,他上个月刚从美国回来,一直和我忙着募捐的事。」

    周同志点了点头,「朝阳同志也是劳苦功高。」

    陶玉书知道周同志既然提起了林朝阳,肯定是有事情,她主动开口问道:「是有什么事?」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刺青 攻玉 攻略病娇男配的正确方法 上瘾 白色口哨 仵作惊华 雪意和五点钟 敬山水 甜妻 漂亮朋友 理我一下 文物不好惹 洞房前还有遗言吗 杀死那个白月光 顶级诱捕公式 慢性沉迷 你比北京美丽 猫咪的玫瑰 小蘑菇 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