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决定地位(第 3/3 页)
豪格也知道,和桀骜不驯的多尔衮协商解决,绝对没有可能,武力解决也没有绝对把握。
争夺皇位的大战从明崇祯十六年九月二十一日开始,双方一直互不相让,宫廷内火药味很浓,稍不小心,就可能擦枪走火。
建奴内所有的王爷和重臣,毫无例外都卷入了多尔衮与豪格为夺皇位进行的斗争旋涡里。
所有人都在苦苦地寻求出路,惟恐出现动乱,伤及国运。
在豪格与多尔衮僵持不下的情势中,权势集团必须拿出令宫廷内上下都能接受的第三个方案,特别是让豪格和多尔衮都能接受的方案。
经过多日反复磋商,两黄旗大臣佩剑上殿进言:“先帝对我们的恩情有天大。要是不立先帝的皇子,我们宁愿以死追随先帝于地下!”
两黄旗大臣都是朝廷的重臣,是皇太极生前亲掌的武装力量代表,在多尔衮与豪格之间争斗得难解难分、互不相让的紧要关头,他们提出了由皇子继承大统的新方案。
经过十多天的较量,做出最后的决议:6岁的福临继帝位。
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摄政。济尔哈朗是豪格的支持者,出任第一摄政。
宫廷多数高官没有异议,多尔衮任第二摄政稳住了多尔衮兄弟集团及其支持者。就这样豪格失去了继承皇位的宝贵机会。
可要是现在皇太极知道,自己的死对头,好弟弟多尔衮,娶了自己最宠爱的妃子,当了自己孩子的爹,皇父摄政王,还被追封为义皇帝,庙号成宗,陛下觉得皇太极还能忍得了?”
崇祯皇帝听完,恍然大悟,不得不说,刘宏明这一招,着实狠辣,打在了七寸之上啊。
刘宏明还未说完:“之前皇太极还没有想到,可是厂卫这么一说,皇太极心里定会起个疙瘩,有了戒心。
所以,豪格作为他的长子,虽是鲁莽,但是他精心培养的继承人,所以,他一定会加强豪格的力量。
皇太极比谁都明白,力量,才是关键。
皇太极掌握了三旗,所以,他才能建立所为的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