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决定地位(第 2/3 页)
王公公手中的东厂番子早早就去了沈阳散布了消息,说是多尔衮会扶持幼主,摄政朝政,甚至与庄飞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巘戅云轩阁戅
野史甚至说什么太后下嫁,天子认父。
在历史上,皇太极暴毙。由于皇太极对皇位的继承问题没有留下遗嘱,一场激烈的权力角逐正悄悄展开。
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和努尔哈赤的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都虎视眈眈于皇位。
但最后皇位落在了只有六岁的福临身上,或许是多尔衮从大局出发,为避免内乱而作退让。但促成这一举动的,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孝庄的幕后活动。
作为皇长子的豪格成为众人拥立的对象,豪格争夺皇位的主要竞争者就是多尔衮。
当时的多尔衮由于功劳太大,支持者又多,势力也大,成为了豪格的最大的对手。豪格力大超群,久经沙场,屡建军功。
按“立长”的规矩,由豪格继承大统,合情合理,顺理成章。尽管豪格在诸子中论功劳和能力最有优势,但皇太极生前却并未有立豪格为嗣的举动。
恐怕就连皇太极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会暴毙而亡吧。
皇太极直接掌握的两黄旗的将领,主张拥立豪格继承大位。
图尔格、索尼、图赖、锡翰、巩阿岱、鳌拜、谭泰、塔瞻等朝廷重臣,相继造访肃王府上,表示拥戴肃王为君。厺厽云轩阁yunxuange.org厺厽
德高望重的、掌握镶蓝旗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也倾向于拥立豪格登基。
从实力上来看,豪格有正黄、镶黄和镶蓝三旗的支持,再加上自己所领的正蓝旗将领的拥护,四旗的拥护,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
再加上当时威望最高的是皇太极的二哥礼亲王代善,他认为豪格是“帝之长子,当承大统”。
当时建奴已经开始汉化,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豪格在礼法大统上也占了优势,在皇位争夺的天平上多尔衮与豪格难分伯仲,甚至,豪格更胜一筹,赢面更大。
多尔衮和两白旗的官员横眉冷对,坚决反对立豪格为君,主张由多尔衮登基的重臣也大有人在。
这个时候建奴内部气氛突然变得紧张起来,一个不小心,就是内战爆发,粉身碎骨。
所有人都在寻找解决办法,多尔衮明白,自己强行继位绝对不是最佳选择,豪格绝非等闲之辈。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