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有些事是没法瞒得住钱老的(第 3/4 页)
这句话,是钱老在1991年针对华夏纳米技术的研究提出来的一个观点,而今,这话依然出自钱老之口,只不过比上一世提前了十四年!
上一世,华夏在纳米技术和材料学领域起步太晚了。杨卫平通过自己独特力行的行事风格,变相地让华夏在纳米技术的研究上,与欧美发达国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虽说他提前将近十五年将纳米技术的重大发现向全世界公布,必然导致欧美各国在科技领域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但是,这同时也带动了华夏的科技发展,让刚刚恢复十年动乱,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华夏。在科研工作方面从一个绝然不同的新高度开始起步。
杨卫平相信,凭借他所掌握的先进技术优势和理念,完全可以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来弥补华夏科研体系有可能出现的技术断层。
以前,华夏提出的赶英超美,只不过是停留在一句口号上面。而现在,他有把握将这种远大目标,变成现实。
钱老和董老。绝对是那种在实验室里一旦投入研究工作就会废寝忘食的那种工作狂人。
二老在合作操纵搬动原子颗粒成功后,又开始尝试着单人操作。二位老科学此时就像是得到了最喜欢玩具的孩子,乐此不疲。
杨卫平没办法,只能留下来陪二老一块玩。
玩完原子搬动。钱老和董老又在电镜下观察纳米碳管的结构和变化。这一“玩”,就是连续三天三晚,连吃饭睡觉都是在杨卫平的这间专属实验室里解决。
国内得知现在全球闻名的大发明家杨约翰博,是钱老的故人之子,当然是乐于得见。也不着急催钱老他们回国汇报。
杨卫平也趁这个机会,将他所掌握的关于纳米材料方面的技术学得,一股脑地倒出来与钱老和董老分享探究。
别看钱老和董老现在都六十好几了,但他们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绝对比那些年轻人只强不差。
整个专家代表团队,除了高远方。其他五人在天工实验室里就像是五块干燥的海绵一般,如饥似渴地不停吸收着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方面的新知识和新理念。
这是钱老一行人来到天工实验室的第十天晚上。
当天。国内终于发来通知,要求钱老他们尽快回国汇报此次欧洲之行取得的成果。
杨卫平特意将钱老请到了他在琉森湖畔的那栋别墅。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