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有些事是没法瞒得住钱老的(第 2/4 页)
“……”
一阵阵不同的惊呼过后。马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好了,我今天的爆料就到此为止了,希望各位记者回去后能让你们的老板给你们加薪升职。”杨卫平开玩笑似地笑道:“你们肚子不饿,我可是饿极了,我就不陪各位了。祝各位吃好喝好。”
“谢谢杨博士!”所有的记者不约而同欢呼致谢。
让杨卫平没想到的是,这些记者没一个留下来吃饭,全都风声火了的急着赶回去要将他们手里的最新新闻素材发回各自的总部。
为了避免引来更多的记者围观,杨卫平赶紧让大家以最快的速度吃完。然后迅速从福记中餐馆撤离。
……
这是杨卫平在天工实验室的个人专属实验室。
与在香港天材新材料研究所的那间实验室兼办公室一样,这里依如继往地承袭了杨卫平的朴实工作风格。装饰很简约,但空间很大。里面的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全都是整个实验室最好的。
在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工作台前,钱老和董老,相互配合着,在杨卫平的指导下,非常细心地操纵着扫描探针,在一块半导体硅晶元的表面,将一个个原子颗粒,排列中“中国”。
当最后一颗原子颗粒排列完成,看到显示屏上清楚显示的“中国”两个简体汉字,钱老和董老难掩心中的激动,相互拥抱在一起,像开心的孩子似的,双蹦又跳。
杨卫平已经承诺,将免费赠送两套扫描隧道显微镜和穿透式电了显微镜给华夏科学院和材料应用研究所。钱老他们回国的时候,将通过华夏驻瑞士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将这两套珍贵的实验设备运回国内。
此番钱老和董老在杨卫平指导下亲自操纵进行移动原子颗粒的摸索,从开始的生疏,到现在的操纵自如,这意味着华夏在今后全球纳米科技领域也将占有一席之地!
与显微镜相连接的照像机,将这张由华夏科研工作者亲自操纵原子移动形成的图片拍摄下来。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
钱老兴奋难抑地紧握着杨卫平的双手,激动地说道:“卫平,我认为,纳米左右和纳米以下的结构,是一下阶段全球科技发展的重点!将是一次里程碑式的技术革命!最迟到九十年代,人类将迎来继电子管发明后的又一次产业革命!”
“是的,钱伯伯,您说的非常对。”杨卫平连连点头说道,心里却在感慨着钱老果然是钱老。他老人家的眼光和远见就是与众不同。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