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借问茶舍何处有(第 4/4 页)
凤栖玩味着观赏石边不甚起眼的一小片绿苔,绿苔有个别名叫垢草,此君时常在空庭幽室中或山岭沟壑间里自顾自地成活,它们翠润幽香颇堪清赏。凤栖是在某次偶然间领略了「夜月照阶苔」的清雅意境才开始留意起这抹隐秘中的绿。它们搁哪都能大片群落地匍匐着,断壁残垣、朽木古树、夹缝岩砺等这些阴暗潮湿之地往往都能访其身影。
穿过幽香叠翠的庭院来到大厅,弘庭梧和石桓亭正相对盘坐在榻榻米做成的内置窗台上下围棋。窗台壁上挂着北宋范宽的《临流独坐图》,另一墙头斜挂着根咽箫,窗外清风微摇竹影翠。
凤栖四人刚入得内室,卢教务便请入了茶座奉茶。茶桌中央有棵雀梅,雅致可爱。弘庭梧和石桓亭结束棋局从榻榻米下来,在沈凤栖介绍完寒枝和林雪景后表示了欢迎,之后又询问了凤栖和双鹊的古琴学习程度,凤栖说她和双鹊都重复学了两期初级课程,且都疏于练琴。
弘老师让她们各弹一曲看看基本功,双鹊弹的是《酒狂》,凤栖弹了曲《良宵引》,弘庭梧为两人指出较好和不足之处,并告诉她们接下来要学吴兆基版《石上流泉》。这正中沈凤栖的下怀,她想学吴门的这支曲子已经很久了。
寒枝问卢教务墙上的字画都是出自谁的手笔?卢教务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画和大部分书法都是坐在她一旁的石桓亭石老师的杰作,不过入门屏风上的诗是馆长弘老师的笔墨。
寒枝不禁赞叹道:“皆上乘之作。”又问卢教务是否可以在琴馆学书法?弘庭梧一早就想请石桓亭在琴馆开堂书法课,趁机对石桓亭说:“石老师写的一手好字,又有大把时间,何不在馆里开个书法班,也让更多后生能继承你的衣钵。”
石桓亭谦虚道:“弘馆长的书法也不在我之下,何不自行为师而劳他人之手?”弘庭梧笑笑回答说:“实在心有余力不足,教琴斫(zhuo)琴已经自顾不暇。”
雪景和双鹊表示也想和寒枝一起在石老师门下学书法,石桓亭盛情难却,况且他从第一眼见到寒枝就对她有了好感,想着如果能成为她的老师,相处的时间自然就多了,于是便答应从下周开始,每周日上午9点在书房上一个小时的书法课。
卢教务说还有几位学琴的也一直想学书法,请石老师一起收了吧?石老师说只要书房容纳得下他没意见。
安远老师下课从教室出来,身后四名学生蜂拥过来围在桌边喝茶聊天,雪景见安远老师第一面就像双鹊见弘庭梧一样眼前一亮,立马被对方独特的气质吸引。
安远是那种温和秀净的人,一米七六的个子,身材适中,通体没有丝毫浮躁和粗鲁气,就像白茶给人的味觉一样清雅回甘,他说话不紧不慢,温文尔雅彬彬有礼。
雪景憧憬过无数次喜欢的人的模样,直到看见安远这才由模糊变为清晰,她在心底打定主意要一对一拜在安老师门下学古琴。
安老师喝了两道茶的功夫,起身在大厅古琴桌上气定神闲地弹了曲《平沙落雁》,琴声和他的性格气质一样,淡雅从容,温润明秀,一双玉手在七根弦上龙飞凤舞游移不定,好不灵动。
听罢一曲南平沙,凤栖和双鹊进入教室准备上课,角落的花架上是盆赤楠,墙上挂的是石桓亭临摹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另一面墙是弘庭梧用正楷写的一首诗:
「《咏竹》
最爱南崖竹,萧萧遍法堂。
因风调绿影,乘月度空香。
叶拂溪云乱,梢凌石壁长。
夜深魂梦里,秋雨到绳床。」
见窗外修竹摇曳生姿,凤栖想起朱熹的「我种南窗竹,戢戢已抽萌,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
弘庭梧进入教室对正出神的沈凤栖说:“发什么呆呢?还不快入座,要上课了。”凤栖这才收回眼线坐在双鹊的右手边。
弘馆长说要把古琴弹好,吟猱必须掌握扎实,课前十五分钟都在教她们练习吟猱的方法,交代说每天在家最少练十五分钟,几个月下来功夫自会显现。见她俩都差不多掌握方法才开始教曲子。
弘庭梧的课比较细致,时不时还给她们讲些基础乐理和古琴相关的背景知识。《石上流泉》的前两段结束没多久卢教务敲门进来示意时间已到,因为紧接着后面还有馆长的一对一课程。
凤栖和双鹊转移到了另一间空着的大教室去练琴,临窗的高脚几架古朴雅致,陈设着的紫砂盆里有一枝白玉簪。
北面落地玻璃幕墙把花园里地毯般的绿色草坪和剪裁得当的灌木层次清晰地呈现,曼目流观,心旷神怡。
石桓亭两幅书法挂轴上的两首诗读来耐人寻味: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
青松蔽日,碧涧长流。
山云当幕,夜月为钩。
卧藤萝下,块石枕头。
不朝天子,岂羡王侯。
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水月无形,我常只宁。
万法皆尔,本自无生。
兀来无事坐,春来草自青。」
「脉脉夕阳沉,泠泠天风冷。
道人登竹楼,弹琴万山顶。
曳杖随所如,小憩古林寺。
经声如有人,松花飘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