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24 学枪少年(第 2/3 页)
军事实力远胜于反动派的南苏国政府军在机场布置了11个火力点,配有榴弹炮和火箭弹,一路的楼房上,到处都安置了狙击手。
因为我是记者的缘故,反动派武装的一个司机悄悄告诉我,他是专门收拾尸体的,可他没办法进去找回前一天战死的同伴的遗体。
他说,对方的火力点太多根本进不去,远远望去,地上到处散落着尸体,不,是尸块,没有几个还能被辨认出身份。
那场面真是太惨了……
我听的胆战心惊,但这不是战争必然会发生的吗?作为一个战地记者,我对于这些,难道不是都已经司空见惯了吗?
可我还是不太习惯啊,我也没有办法。
所以,少年,你真的想好了吗?
唉~为你感到悲哀啊,学枪的少年……
如果说是在利比亚、彼亚索这些战区,我还能理解很多人,乃至儿童都走上战场的理由。
但在现如今已经被国际维和部提名救助支援的南苏国,我真的想不明白。
我去问了几个阿顿茨克的年轻人,尝试了解那个学枪少年的内心想法。
一位年轻人告诉我,“他的愤怒来自于语言。”
南苏国那么多人是罗克苏族,那么多人说罗克苏语,可是自从南苏国脱离大苏国独立后,南苏国政府一直把罗克苏语作为本国的官方语言,大苏国语则作为第二官方用语的提议却屡遭否决。
这位年轻人还告诉我,“在大苏国还没分裂时,在学校说大苏国语的小朋友总是有点瞧不起我们说罗克苏语的孩子们。”
我不解,疑惑的问:“为什么啊?”
“因为他们觉得那是农村话,而现在说大苏国语尤其在南苏国说大苏国语,反而会被别人侧目。”那个年轻人说。
我倒是听的云里雾里的,或许是智能翻译有些bug吧。
另一位阿顿茨克年轻人告诉我,说:“他最不满意是现在南苏国的教科书美化了二战和德国,尤其是把德国名将曼施泰因英雄化,仅仅因为那时德国支持南苏国脱离大苏国独立。”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