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姚王(第 3/3 页)
圣旨的内容很多很长,但核心的意思只有一个——
仁庆帝册封姚瑾策为王,封号姚,是为姚王。并此下一处府邸作为姚王府。这消息随着姚瑾策的出宫,迅速在文武百官、街头巷尾见传递开来。
据说这位君氏传人在面圣时对答得宜,令仁庆帝龙心大悦,正当各方势力揣测这位君氏唯一后人会否被软禁甚至街机斩草除根的时候,却传出了仁庆帝御封其为姚王的旨意,甚至仁庆帝还亲自手书“姚王府”三字,作为姚瑾策府邸的牌匾。
姚瑾策便成了景朝唯一的异姓王。
虽然姚瑾策是景朝唯一的异姓王,却不是这片土地上唯一出现过的异姓王,但直接以姓氏为封号,却极为少见,至此,姚之一姓,在景朝不再成为禁忌,姚姓有才之人也从此时开始,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从仁庆帝一贯的处事风格不难看出,对于这位颇识时务的姚王,他算是容下了,那么,这位有着前朝血脉的姚王,便真正成了新京最炙手可热的新贵。虽然他的身份依旧有些不尴不尬,但这泼天的富贵却已是板上钉钉的事。这位姚王殿下,虽然年近三十,却未曾婚配,加之丰神俊朗,容貌惊人,言谈举止间进退有度,一时间连慕慎安新京第一公子的称号也有易主的危险。
倒也只是险些。因为新京之人暗中颇为默契的给他别的称呼——妖王。并非是取自封号谐音的辱骂,反倒算是私下调侃的昵称。男人们认为这位接触中滑不溜秋的姚王殿下“多智近乎妖”,而女子们最多只能惊鸿一瞥这位殿下的真容,因此她们的理由比较简单粗暴又无法反驳:这位姚王殿下“容貌美乎妖”。
因这位新晋的姚王殿下颇具话题性,反倒使在姚氏之乱中起到重要作用、行为处事靠谱到令群臣大跌眼镜的秦王殿下显得不那么引人瞩目。当然,这只是表象。毕竟能被姚王吸引住目光的人,基本上也不是会与秦王起利益冲突的人,真正一直盯着秦王的人,自然会将注意力继续停留在他身上,甚至,开始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对付他。
与此同时,北边境亦有捷报传来:北境喇耶国终于选择认输求和,归还荆州、林州二州并返还所有抢夺的财物,对于毁坏的财物、杀害的民众,喇耶国愿意给予赔偿,但景朝也需归还容王所占喇耶国之地。除此之外,喇耶国将送上汗血宝驹一千匹、金银珠宝若干,并承诺年年上贡。
喇耶国的汗血宝驹,是这片大陆上最好的马,素有日行千里之称,本是喇耶国镇国之宝,轻易不肯外流。如今有了这一千匹纯种汗血宝驹,加以繁殖,若是数量发展的好,组上一支汗血宝驹的骑兵……光想想就觉得无比美好!虽然没有割地——说实话喇耶国的土地贫瘠,要来也没什么用处——至于金银珠宝对于地广物博的景朝而言也实在没什么意思,喇耶国即便清空国库,对景朝而言也不过尔尔。但这一千匹汗血宝驹几乎是将喇耶国五分之一的汗血宝驹都送了出来,这诚意,勉强还算可以。
至此,因姚氏之乱引发的一切战乱及可能的战乱全部烟消云散,景朝境内又是一片歌舞升平的盛世模样。
容王的头上又多了显赫军功,不过相较于屡战屡胜的容王,秦王殿下这次为自己挣下了铁打的功绩更引人注目些,被仁庆帝指派到户部历练,而在炎氏的动作下,辰王同时被指到吏部历练,刚立下赫赫军功的容王也被召回,去了兵部。
三位有可能继承皇位的皇子被分开指到六部,朝中的气氛陡然凝重起来。
——仁庆帝,终于开始准备选择继承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