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朵香公主(第 1/2 页)
不过慕慎安与秦王的疏离,既然明显出自慕相之意,那么也就从侧面佐证了秦王如今已有成为太子的可能。
暗地里蠢蠢欲动的人,又多了不少。
毕竟秦王不比辰王,身后的炎氏几乎就是半副朝堂,若是辰王登基,他们除了给炎氏让路,还有什么更好的结局?
也不似容王醉心军中,若是容王上位,他们这些连弓箭都不曾摸过的京中文臣,只怕很难得到重用吧?虽说如今的景朝是文武并重,但若是新帝是将军出身,难保不会重武轻文,若是如此,他们哪里还有前途可言?说起来景朝皇帝本就是武将出身,若非如此,哪里会有文武并重的局面?自古以来多是重文轻武的,但心底若是容王,从文武并重到重武轻文,并非不可能啊!
只有秦王上位,炎氏必定会被削弱,毕竟当初的懿安皇贵妃死的不明不白,与炎皇后脱不了干系,而炎氏一族也绝不会臣服于秦王,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若是秦王胜,则朝中便会有大把的空位,他们的机会才算真正来临,不是么?朝堂无空位,即便才能再出众,也无处安放啊!何况单论个人才能,辰王资质平庸,上位后也就是个被架空的主,容王只爱驰骋战场,到底爱不爱那个位置,很多大臣心里都是持否定态度的,而秦王聪慧,又能凭借一己之力在炎皇后的眼皮子底下长这么大,如今还能立下平定姚氏之乱的大功,由此可见,恐怕秦王才是这三位中的佼佼者,而一旦秦王上位,炎氏没落,他们……就可以发达了啊……
人都是有私心的,所以不少与炎氏不和的大臣都隐隐倾向秦王,当然,也有不少选择了容王,毕竟相交于只有平定姚氏之乱功绩的秦王,容王的赫赫军功可是在要好看多了。不过仁庆帝一向不喜朝堂之上有人结党,所以这些动作自然也是在暗地里。
三个月很快就过去了,辰王与秦王低调的出宫开府,而此时,容王的妃子还没有着落,宗人府却又接到一道旨意:辰王也要娶正妃了。
宗人府宗令简直愁白了头。
按理说容王选妃在前,他们这几个月好不容易挑选出来的女子自然应先供容王挑选,可辰王乃是皇后嫡子,既然辰王要选妃,而最后两位皇子正妃的人选也都是要皇后这位嫡母来点头才能决定,那自然是要紧着辰王了,但他此时若是将好姑娘都送做辰王妃的候选人,若是将来被容王知道了……
就不能一个一个来吗?现在辰王这架势,摆明了是要插队啊!但当下的情形,哪个他也不能怠慢啊!
幸亏宗人府宗令素来由德高望重的皇亲担任,如今的宗令梁郡王论辈分乃是仁庆帝堂叔,梁郡王最后厚着脸皮将皮球踢到了仁庆帝那里。
仁庆帝对这位堂伯还算不错,他大笔一挥,干脆让宗人府选出二十位适龄女子,由他过目后亲自赐婚。
炎皇后对此很是不满,但正在此时,炎皇后长兄的幼子忽然闹出一件强抢民女的丑事来,还重伤了好几个人,偏偏这幼子自小养在祖母身边,是炎老太君最疼爱的孙子,而这炎老太君便是炎皇后的亲娘。炎皇后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其实炎皇后这位侄子在新京欺男霸女也不是一日两日了,偏偏这节骨眼上当中闹出来,炎皇后登时明白,仁庆帝对于辰王妃的决定权势在必得。
如今正是东宫确立的关键时候,炎皇后不想为一个儿媳妇和仁庆帝翻脸。
——不就是个儿媳妇么?若是不合她心意,等将来……暴毙就是了,忍几年又能如何?
炎皇后消停了,这事儿便定下来了。宗人府又人仰马翻的开始再度精挑细选——毕竟仁庆帝只要求二十个女子。自古皇子娶正妃的时候,会顺带再娶一两个侧妃,此次仁庆帝既然点了二十个女子,这里面显然也包含了两位皇子的侧妃。当然,两位皇子毕竟是初婚,不可能分掉这二十个女子,不过皇子选妃时落选的女子被皇帝赐婚给勋贵大臣家的公子也是常有的事,皇帝赐婚,总是天大的体面,哪家不想往上凑?所以这二十个女子怎么选才能选的恰到好处,又不得罪人,实在是门大学问啊。这也是宗令要由德高望重的皇亲担任的原因。能服众是其一,有资本抗住八方压力也是原因之一啊!
撇开以上的弯弯绕绕一言以蔽之,新京马上就要有一大波的喜事来临了。
——好吧,也不是马上,至少也是明年的事了。
正当宗人府忙着删选女子的时候,喇耶国的使臣到了。
喇耶国实在是不消停,先是跟着姚氏作乱,连攻景朝两州,屠杀百姓无数,后来眼看着姚家跟跳梁小丑似得没蹦跶两天就完蛋,自己也被容王切断后路,甚至国土不保,又立刻乞降,虽未割地,但这赔款赔的确实够下血本。当然,喇耶国即便想割地,景朝也未必要,喇耶国虽是景朝邻国中面积最大的,但土地贫瘠,除了放牧几乎也做不了别的营生,景朝要这样的地也没什么用处。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