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话题(第 1/2 页)
年关将近,临安城的街道上,一天比一天热闹。
这个全世界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即将迎来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四野八乡,无数的人拥进了临安城,赶在年前,来买点年货。
尽管宋朝商业繁荣,但一般的农民,仍然只有这时候,才会进城买点东西。毕竟,从整体上来说,这时候的经济,仍然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资本主义萌芽虽已出现,却还不足以撼动小农经济的主体地位。
农民们将自家种的菜,粮食,自家媳妇纺的布,养的鸡鸭,拿到临安城中来卖。对于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以自给自足为主的乡下人来说,也只有这时候需要花几个钱。也只有这时候会卖点东西,积几个钱。
这时候的街道上还没有城管,进城的农民随便找一个摊位摆着就行了。
当然,那些达官贵人,豪绅富贾开的大店铺前,那是不允许摆的。谁若是摆了,那非得被店里的小二出来给打断腿不可。便是一般的小店铺前,也会被店主拿扫帚赶走。
要么挑着担子四处走,要么找一个没有店面的墙壁根上呆着。这年头,想赚点钱,谁都不容易。
对于在临安城中的官员们来说,街上这些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劳累的小商小贩小市民小农民,与他们也没有啥关系。顶多是感受到街上摩肩接踵的人群所带来的年味儿,盘算着今年自家开的酒楼店铺,这一年都有多少进帐?自己家乡下的庄园,有多少收成?朝中人事几番新,今年的春节,又该去哪些官员家中走动走动,又都要送些什么礼物?
年关春节,最是大意不得。
有心的官员,早已经详详细细列出了单子。今年春节,哪家该送多少礼,哪位大人有什么爱好……与往年有哪些不同,有哪些增添,哪些减少,都在单子上明明白白的写着。也好提醒自己不要漏了哪一位大人,又或者去了不该去的人家,再或者是送错了礼,拍错了马屁,那都会影响自己今后的仕途升迁。
京官这碗饭,不好吃啊!
比不得地方上,人少官少,关系容易理清。这朝廷中有多少个派系,这其中的关系又是何等错综复杂,在京城中做官,既要讲斗争,又要讲团结,而且,一定要拿捏得恰到好处。
步步小心,处处谨慎,才能官运亨通。
文府的宅子乃是官家赏赐的。虽然住在这宅子里的主人,也不是什么世家大户。但毕竟是状元出身,又得官家宠信,这一年,官阶已经爬升了好几个级别,俨然是大宋政坛一颗徐徐升起的新星。
在这年关时节,自然少不得有临安城中的达官权贵,来这里拜访,嘘寒问暖。看看文府是不是缺了点什么东西过年,关心一下文府老爷的生活。
终归也是“为大宋人民服务”的好官员,又不是临安本地人士,一个人在临安城中为官,多可怜,多辛苦。朝中诸公自然是要好好关心关心了。
至于风流名士,同年好友,那就更要过来一起谈谈心,聊聊天,交流交流感情。再向状元郎请教一下诗词文章,多少混个脸熟,也好在官场上照应一二。免得将来有什么事情要相求的时候,还要再来临时抱佛脚。
前几个月文天祥一直住在新军大营中,与临安城中的权贵官员,同年好友,虽说也有些礼尚往来,但军中毕竟不便,来往自然就比较少了,一般的请客聚会,也都不会参加。
如今,牛富接任新军统领一职。虽说新军仍归文天祥节制,但文天祥很快就搬出了军营,回到临安城中的文府。这一则是因为牛富既然接了统领之职,便应该让他多管一些事情;二则嘛,新军大营就在临安城外,与文府相距也不远,有什么事情需要请示,倒也方便;三则嘛,临安城中,也确实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