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讨好(第 1/3 页)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黄远拍手赞道:”此计大妙,文大人何不上书朝廷,依此而行呢?“
文天祥摇了摇了头,道:“朝廷是不会采纳的。“
“文大人何出此言?“黄远忙问道。
牛富恨恨的说道:“定是那些朝廷高官,整日里只知花天酒地,广置舞女,逍遥度日,哪里有心思想这些收复中原的大计……”
文天祥摇手道:“这倒不是!“
“黄兄曾经随船出海,深谱海事,所以,经我一说,便明白那些船只可能发挥出的惊人战力。但朝廷诸公却并不清楚,因此不敢应承,这是其一!”
“朝廷如今财政困难,拿不出大笔资金来建海船,置海船,这是其二!”
“建造海军,训练海军,远征蒙古,非十年之功,不能见成效。而蒙古鞑子这两年就会大举挥兵难下,远水救了不近火,这是其三!”
“海军建设能否收到预定的效果,犹未可知。海上天气变化莫测,风险颇大,万一没有收到成效,巨额的银钱投入尽付流水,谁能承担这个责任?谁又愿意主动去承担这个责任呢?这是其四!“
“以上四点,桩桩件件,皆是朝廷皆公的疑虑所在,他们是万万不会同意的。“
古人守旧,不喜欢承担风险,投大量的资金去建海军,这样风险巨大的事情,朝中恐怕没有几个人会赞成。这一点,文天祥心中很清楚。
所以,他也不去说。
只是黄远这个人,见识不凡,眼光卓越,因此才和他吐露心中的想法。
伯牙鼓琴,遇知音而抚;老骥伏枥,闻伯乐始鸣。
黄远叹了一口气道:“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虽有平天下之策,朝廷不用,又有何用?“
也许是文天祥的话触动了黄远内心中的琴弦,黄远说话时,语气无限悲凉,眼框之中,竟流出了两行泪水。
“文大人刚才说,蒙古鞑子这两年就会大举南下,可有何凭据?“牛富作为一个职业军人,最关心的就是这件事了。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