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经典(第 3/4 页)
在这部反乌托邦代表作中,人类以极权主义的方式生活,世界上仅存的三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战争仅仅是为了消耗多余的物资——以及保持底层人民对党的敬畏。
为什么我要在这样一部种田流网络小说里提及《1984》?
因为那个人叫奥布莱恩。
作者在书中设置了多处隐喻,教会之人的言语、世界观的设定、未知的魔鬼,都在拐弯抹角地暗示着读者,而这一处已经直白到近乎露骨。
为什么我要提及奥布莱恩?
在《1984》之中,正是这位奥布莱恩改造了主角温斯顿的思想,让他彻底成为了一个麻木不仁的拥戴者。
这是个相当复杂的角色,我们在此暂不拟讨论此人,因为这有些超出篇幅。
我想表达的是这样一个意思:为何在《放开那个女巫》(以下简称《女巫》)里,出现了这样一个名字?
故事中的教会,其世俗上的目的,是建立“人人平等的地上神国”。为了抗击敌人,他们要推翻封建王权,由教会管理这个世界,建立理想化的制度。
为什么是理想化?
因为教会试图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情况下废除王权。这是这本书里的第一层矛盾:人人矛盾。
作者借奥布莱恩这个名字,试图深化这一层矛盾,但比较可惜的是没有达到目的。
这个角色退场太快,借他的手揭露的东西太少,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败笔。不过,为了情节的加速发展,牺牲掉一个增加深度的角色,也实属无奈之举。
人人矛盾还有女巫和凡人的矛盾。
女巫曾经是世界的统治者,视凡人如草芥,却被凡人推翻。这种熟悉的即视感出现在史书的每一个角落,统治阶级和被统治者之间居然存在如此不可调和的矛盾,对联合会,我只能说,贵国药丸。
哦不,好像这个国家乙烷。
我刚刚提及了“第一层矛盾”。实际上,这本书有两重矛盾,第二层就是人神矛盾。
故事中的教会中人,反复提及了“神的微笑”。在人类想要从对抗魔鬼的行为中寻求道德肯定的时候,神的旨意被描述为“微笑”。
无疑,微笑是一种正面情绪,但它的意味是暧昧不明、含混不清的。
作者所描绘的教会,其教义就与宗教不同。
人类是蚂蚁,神以蚂蚁之间的战争取乐,赢得战争的蚂蚁能得到神的宠幸。和蚂蚁不同的是,人类与之斗争的生物不是同类,而是魔鬼。
笛卡尔认为,神是绝对完备集,自有而有,却无法被人所理解和观察。黑格尔对此亦有阐述,不过那超出了我的讨论范围。
某种意义上,《女巫》中的神也是如此。
祂并不关心人类的需求或者祈祷,祂只想看到人类和魔鬼厮杀,取乐自己。
对自身神圣性的需求,和神冷漠的态度,构成了这样一种矛盾:人类自认为是神的羔羊,结果其实只是神的斗犬。
以人类的道德,这样的神无疑是恶神。
但神会在意人类的道德吗?
从克苏鲁神话到《将夜》,在世界上大多数人心中,其实对神的恐惧更甚于崇拜。
不知怎的,我在写这一段的时候,突然想到《银河系漫游指南》里的一段描写。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