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你跟来做啥(第 2/4 页)
怎么办呢?
机智狡猾的农村人民立即想出了对策。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这个机智狡猾的对策就是把大事报小,把急事报缓。
譬如几个悍匪结伙进了村,一刀子砍死了保长,扛着一把血淋淋的大刀片子,冲进保长家,跑去QJ保长的闺女。
遇到这种事情,自然是要报官的。
但是可以把血淋淋的杀人抢劫QJ案,误报成比较暧昧不明的流浪浮客强行入室案。
我老眼昏花,我距离远,我没看见血也没看见大刀片,我就看见两三个不认识的外来户,手持长长的大大的莫名之物,踹了保长家的门,然后进去了,然后不知道了。
不行么?我就只看到这么点事儿,你咬我呀!
这是大事往小了去报。
然后,急事往缓了去报也是蛮有技术含量的。
这个拖的技巧,技术含量比之前那个眼神不好的借口,高得多了。
怎么说呢?如果人家是正常串门的亲戚呢?报假案也是不大好的嘛!误报匪徒入室,结果虚惊一场,让大官人小官人白忙一场。这也是个不大不小的过失。谎报军情谎报案情的,都是要吃打的。
大宋朝县衙打人的刑罚,不是军棍,也不是鞭子,更不是打板子。
所有的电视全都没对。没有什么杀威棒,也没有什么打板子。
按例是用鹌鹑蛋那么粗的细竹竿,脱了裤子打屁屁。基本上跟当爹的打自己娃娃的力度差不多。
军棍打断腿,板子打出老大的一滩血渍,这都是不人道的蛮族做派。大宋朝以仁慈孝悌为本,只用打孩子屁屁的手段来处刑。
这刑罚,重在羞辱,而非致伤致残。
于是这一个个的刁民,遇到案情发生的时候,并不会立即飞跑着赶去报官。
按例是要挨家挨户地先确认一番。
“那谁家有几个生面目踹了门进去了,你认识不?该不会是他亲戚来了吧?”
“这可说不准呢!那家子好像就是有那么几家不爱敲门偏爱踹门的霸道亲戚,谁知道是不是呢?”
“我也闹不清啊!”
“大家都吃不准么?”
“那只有请秀才去看看了。看清楚情况才好报官不是?看错了乱报警肯定是不对地。”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