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关于北宋所谓“路引”的问题(第 2/2 页)

    坐商,大多数在籍的手工业者,也是不许流动的。

    瓦子小姐、茶行掌柜、机户、匠户这些都是一年几次要交税。还要服至少两次徭役的技术工人,不能随时找不到人。

    譬如,匠作坊(将作),在徽宗时代绝大多数是高俅的军队在干活。史载常有七千将作军。但仍有时候会干不过来,这就要征发劳役。这徭役是庶民义务来的,不可逃避。只有读书人和贵族可以免役。

    只剩下行商,和流浪打工仔可以流动。

    行商又是怎么流动的呢?

    1、法律规定:野生商人到埠,首先必须自觉去相关行会那里报明一切相关资料、上交规费。不报犯法。

    2、报完了行会,还得在行会工作人员的陪伴下,去官府报备。(事实上是把农村保长制度,搬到城里适用于流动性的行商行业。)

    3、所有郭户、商户、店家,所有城市常驻户口,门口皆要自觉悬挂户牌,牌子上写明全家男女的年甲、胖瘦、有痣无痣、单双眼皮这一类的醒目特征。倘有亲友来投,随时添上。有人离开,也要注明。发现隐匿不报的,付有司依式论罪。

    (大宋在刑律之外,另讲究一套“法式”。法外之法,类似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这户牌体系,倒是挺有脑洞的自助式先进管理模块。(网吧上网自觉登记身份证,这一招应该就是北宋的首创了)。

    4、官差随时抄录以上自助式户牌信息。遇到流民,随时问讯家人口数及状态讯息,发给与户牌同款的浮客牌、工人牌。(略等于暂住证。暂住满一年的转为当地正式的下等杂户。)

    暂住者欲迁徙者,也须自觉前往县衙备案。销去旧牌,给发新的“自由行”凭照。(出国护照?)

    除此以外,还有一类就是阿辣伯、西域外商,以及海商。这个管理得更严一些。不再详细冗述。

    也就是因为这样的管理办法,所以宋徽宗崇宁年间敢于把人口户口数据统计为:户二十六万一千一百一十七,口四十四万二千九百四。

    都精确到个位数了。虽然这数据肯定是有水分。但站在官面上讲,制度起码是在理论上能掌握人口状况的。

    所以,无路引,想到浮梁买菜去,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可能。但西门大官人是很容易办到的。本书设定的武大郎,的确走不掉。除非县衙同意免去或顺延他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国家义务。

    剩下的问题也就只是,北宋的这个XX护照,措辞上叫不叫“路引”了。这个答案很明确,因为没看到史料提及这个说法,所以多半是不叫这个名称的。但这个东西,是有的,不但有,还比本书中说描述的,更复杂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割鹿记 元始法则 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 红色莫斯科 东晋北府一丘八 他比我懂宝可梦 退下,让朕来 别叫我恶魔 重生都市仙帝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怪谈游戏设计师 全职剑修 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 寒门宰相 我对念能力超有兴趣 别再催眠我了,反派皇女! 我在修仙界万古长青 星空职业者 精灵,谁让他做道馆馆主的 柯南里的克学调查员
最多阅读 我有一座恐怖屋 着迷 穿书自救指南 顶级猎食者 感化主角失败以后[穿书] 安徒生童话 宝莲灯之风流猎艳 主角是邢棒芳华夫人 我亲爱的法医小姐 看鸟吗哥 尸香美人 隔壁机长大叔是饿狼 嘘,国王在冬眠 兄妹 女将军和长公主 惊落晚秋 夺嫡叶娇李策 夜夜吻叶柠谢聿礼 我的锦衣卫大人 陈启林苏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