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宋所谓“路引”的问题(第 1/2 页)
路引这个东西显然不是北宋的。但北宋有没有与此相同的东西呢?
这实际上就是户籍管理,以及人口流动性控制的问题。
目前百度问到的,大多都会说没有,然而这不对的。
关于这一块,首先要说户籍的等级分类。
上等户:官户、地主,以及一部分交税交得特别多的杰出贡献户,自然不用讲。衙门里高喊威~武~的那些家伙,以及大保长为中心的团练活动(林冲之类的教头,其实就是身在禁军,却负责去教民团武艺的教官),这些日常事情都是由上等户男丁来充任的,这群人,是社会中坚,不能动的。他们自己也不乐意挪窝。
下等户,主要就是佃客和浮客。
史有明载,说浮客可以自主离开当地,去别处打工。(大宋执行这条政策,原因是纵容土地兼并,土地兼并了自然要允许浮客挪窝。不然社会会倒退回奴隶制时代。)
这便是北宋没有路引这个说法的由来。但事实不是这样。
官方法式有规定:客非当时徙者,主家不得阻拦。
这话的意思是:正当农忙时令时,一切农业人口皆不许乱跑。(农时误不得啊。)非农忙时,浮客要迁徙,地主不得留难。(留难了这些人就成为事实上的部曲奴隶了。)
这具体放行的方式是,刑条上写明了的,主家须出具“凭留”,这个凭留,显然是个描述词,并非官样定义。
具体这东西按大宋语法该叫个啥,似乎应该是“XX照”,这也就是放行的签字条。
(护照那个照字,就是这时候兴起的。各种合同,都叫做立此存照。)
然后这个条子,要去里正和县衙备份盖章。这便是农业浮客迁徙时必备的路条。
农业浮客,在北宋人口占比极大,30%-40%的样子。
这帮人的安置管理成功与不成功,就是宋朝兴衰的关键。事实上是不成功,所以北宋垮掉了。穿越客要想拯救大宋,还非得解决这个问题不可。
除了帮忙种田打谷的农业浮客问题(这类种田的时令型帮佣浪人,搁在民国就叫麦客了),另外还有商户、手工业者(机户、匠户等等)、以及来到大城市打零工的浮客问题。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