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千零四章 中西医结合(第 1/2 页)

    袁世凯看着面前西北总医院这几个大字,听说这个字还是刘澍提的,本来是让杨元钊提字的,可是杨元钊心知肚明,他的字真的拿不出手,拿不到杨元钊的字,织好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了刘澍的字了。←,

    “听说西北的中西医结合,很是走出了一条路,今天就要拜托了!”袁世凯客气的说道。

    “进去吧,他们都在等着了!”杨元钊没有多说什么,让道。

    医疗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杨元钊的一手推动的,一直以来,都是他的骄傲,从他来到包头开始,对于医学就相当的重视,西北的财富之路,真正开启,就要说磺胺和青霉素,特别是前者,在几年的时间之中,为西北换来了大量的外汇,从资金上支持了西北的建设,西北初期发展,所需要的大量机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依靠磺胺的销售款来购买的。

    除了医药,医疗上面的投入最根本的,就是解决伤兵的问题,因此西北引入了简单医护兵的训练,就可以让战场上,减少很多伤亡率,干净的绷带和酒精,碘酒之类,很大程度上面,抗菌消炎,减少二次伤亡,不配合抗生素的使用,效果都非常好,配合了抗生素,效果就更加出色了。

    从抗生素到医护兵,西北发展的充其量只是最基础的东西,只是医学的一些应用性的分支,还远没有涉足到医疗的本质和前沿的发展上面。

    正因为庞大的投入,包头接下来的发展还在加速,而且速度越来越快,清楚医疗对于一个国家重要性的杨元钊,对于医疗上面的关注,仅次于教育,从药品和医疗兵入手,在确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之后,西北对于医疗方面的投入连创新高。

    1908年到1909年,刚刚拥有了医院和现代化医疗的包头。在医学领域,不过是刚刚起步,中医,西医。还处于消化的阶段,每一项都是在学习和摸索的过程之中,还没有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最多只是治疗一些初级一点的病症。

    可是在西北每年高达30亿西北币的投入,研发和制造上面。更是五六倍以上,这种不计成本的投入,催生了西北医药,现在伴随着各种知识的学到,一些更新的器械和基于一体机材料发展起来的新的医疗器械,西北在兼容并包的基础上面,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

    一方面,花大力气用巨大投入,重新拾起中医的理论。深化中医的研究,重新挖掘古代经方和一些派系理论,从全西北的范围之中,挑选和补充中医人才,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中医道路,另外一方面,加强对于各种检测手段,检测仪器的研究和发展。

    中医重视药方,轻视检查,这是中医的 一个问题。不能说中医的检查不行,中医有独特的检查方法把脉,还有望闻问切等众多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大多数都是感性,需要有深厚的知识和经验来判断,要成为名医,独具一格的大家,需要经历的过程太漫长了,动辄就是数十年。这其中,说不定就有的无数的失败和误判,就是在这么一次次的失败和误判之中,才会逐步的成长,这个代价也太大了,耗费巨大,培养出一个出色的医学大家的,用这样的方法还可以,一旦大批量的培养,哪怕是西北富可敌国,也承受不住,这不单单是钱的问题,也包括了生命的成本,中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也承受不住超过10万医生的消耗,每一个名医的身后,不是有一连串的误判和经验教训,说是累累白骨也不为怪。

    这也是后世,中医没落的根源,没有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潜心钻研,中医师别想出来看病,看病就有可能是误判,虽然大部分的中医师,没有选择较为危险的方法,吃他的药,或许不会有益,但也大多不会有害,可是耽误病情啊,甚至影响了民众对于中医的观感。

    相对于中医的望闻问切,西医的检查就容易许多了,自身形成的庞大的系统,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为了检测,专门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器材,只要看懂器材上面的参数,就可以按照器械的精准度,判定出一种病症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不考虑阴阳,不考虑五行搭配,单纯的只是治病。

    精准的检查和有经验的药品,让西医一旦成熟了之后,对于普通的病症效果极佳,也因此宣扬其了西医的名声。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骗了康熙 不是吧君子也防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我在现代留过学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大明烟火 红楼琏二爷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谍影:命令与征服 大清要完 我的谍战岁月 大唐腾飞之路 晋末长剑 寒门崛起 蜀汉之庄稼汉 万历明君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北齐怪谈 晋末长剑 万历明君 嬉游花丛 沉溺 机战之无限边境 希腊神话 大汉帝国风云录 大清要完 星海王座 全唐诗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世子妃 冰川天女传 办公室潜规则 秘密部队之龙焱 木叶之风暴之主 三国之暴君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