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劝学(第 3/3 页)
前世,她因见梁氏对颜澈十分上心,便并不曾过问过颜澈的学业。而如今她,在经历过前世梁氏口蜜腹剑的恶毒,自然不可能对颜澈放任不管。
闻言,颜澈很明显地缩了缩脖子,神情立马变得有些低落,就仿佛生恐颜染会指责他,嘟囔着小嘴,道:“就,就和往日一样……”
若是以往,颜染恐怕不会在意他的这点异状。可是如今,她深知无论是嫡母梁氏还是生父颜铭远对他都无半点真心实意。梁氏看起来对他百般宠溺,然而却用骄奢和美色让他年少早逝;而颜铭远只将颜澈视为控制她的工具,对他实际上并无半点怜惜。
见他面色微白,颜染轻轻蹙眉,心里划过一丝心疼:“师傅对你可是不好?”
见颜染面上没有半点苛责,颜澈才抬眸,慢吞吞地咬唇,低声道:“也不是不好,只是澈儿没有大哥聪慧,师傅不耐烦教我。”
“孟师傅主要负责教导大哥的功课,平日里并不怎么理睬我,我也只是陪着大哥随便听一听他的功课。”他面露愧疚不安之色,显得有些沮丧:“大部分时候,我都不大听得懂。有时去请教孟师傅,孟师傅只说我天资有限,并不曾指导于我。”
语落,颜染心中一紧,手上的指节被她在掌心里捏的几乎泛白。
梁氏的长子颜铄,今年十三岁,从小便师从鸿学大儒孟如山。颜铄天资聪颖,自幼便素有才名,而颜澈今年才刚满八岁。让一个仅仅八岁大孩子去旁听一个十三岁孩子的课,怎么会能听得懂!而外人听到颜澈与颜铄一起师从名师还得称赞一声梁氏贤良大度。
颜染心里的怒火不断地喷涌翻滚,一个孩子还没有开始读书便已经被判定为“天资有限”,这对他以后读书的自信是多么毁灭性的打击。更何况这个论断还来自颜澈的启蒙恩师孟如山,可见这对颜澈的影响会有多么严重!
河南孟氏诗礼传家,乃是传承了百年的书香门第,其宗族历经了两次改朝换代依然屹立不倒,其现任家主孟延年正是当今太子太傅。
如今京城里首屈一指的鹿鸣书院便出自河南孟氏,院长孟延溪与孟延年乃是同母所出的嫡亲兄弟。孟家桃李天下,门生更是遍布朝野。而那孟如山出身河南孟氏嫡支,乃是世人皆知的博学名座,更是孟延溪的亲子。
“孟如山……”颜染喃喃自语,仿佛在过往的记忆片段里隐约出现过这个名字。只是这名字一闪而过,一时半刻实在难以捕捉。
颜染压下满腔怒意,见颜澈眉宇间鼓起了小包,肉乎乎的小脸皱成了小包子,才低下头,温柔地摸了摸他的脑袋,笑容微甜,掩下眸里的冷意:“可笑,到底要怎样的天赋异禀、资质超凡,才能让一个八岁的孩子熟读十三岁少年的功课?我们澈儿,从不比别人差。”
闻言,颜澈双眸发亮,就仿佛受到了很大的安慰,他竟一咕噜钻进了颜染的怀里,肉乎乎的身子在怀中扭来扭去。“我也是这样说的,为什么大哥比我大五岁,却和我学一样的功课,我还要被骂笨。”
说话,他抽了抽鼻子,似是感觉到几分委屈:“师傅说圣人孔丘三岁便习字,五岁读中庸大学,七岁已经倒背如流。而我已经八岁,却连中庸也读不通,着实资质平凡。”
“他胡说!”其实颜染更想爆骂孟如山放屁,只是颜澈现今只是个八岁大的孩子,她实在不想在他面前说出什么浑话来。
“千百年来也只出了一个圣人孔丘而已,并不是每个人都一定会如孔丘那样聪明。”她尽量平心静气的对颜澈说。
“当初爹爹凭借状元郎的身份入仕,如今身居高位。但你可知道爹爹是多大才熟读大学的?”
“爹爹多大?有没有八岁?”颜澈立刻抬起头来,认真的望着颜染,雾蒙蒙的大眼睛里蓄满了泪水,眼看长长的睫毛就要不堪重负。
见颜澈脸上满是期待,颜染心中一动,淌过一丝暖流,微笑:“十五岁。爹爹十五岁才熟读了中庸大学,你看,他后来不也考上了状元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