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三不治,两勉强(第二更)(第 3/4 页)
曾浮生一生所求,是光复中医,拯救中医,让中医重新占据主流。
而孙九霄要做的,是让中医的地位回到鼎盛时期,两者看似相同,实则大不一样。
古时候,达官贵人,甚至是王侯将相,身体有恙的时候都要以“请”字相邀,哪怕是天子也是将太医院令请到宫中。
救命之恩如同再造,如同父母,这个时代的医患关系和父子关系一样,做病人的对医生挑三拣四,做儿子的对父母吆五喝六,这依然违背了伦理纲常。
谢婉儿没有生在中医世家,并不知道这个“请”字对于医生来说意味着什么,也猜不透孙九霄的意图,却对另一件事情十分感兴趣。
“那你说的两不治三勉强又是什么?”谢婉儿十分好奇,同时打开了录音笔,要将这些也学下来。
“是三不治两勉强。”孙九霄纠正道,“不知死活者不治,不信中医者不治,飞扬跋扈者不治。”
传统中医都有“治与不治”,说出来无非是大奸大恶不治,贪财忘义者不治诸如此类,但鬼佛与孙九霄的理念在传统面前又显得清新脱俗。
所谓不知死活,是一语多意,像方才那些被张翰林胁迫匆匆离去的,都可以算作不知死活,早病晚投医也在其列。
至于不信中医,倒也不是说信奉西医者不治,而是指巫、蛊、跳大神之类的封建迷信,就算是良善之人一念之差,也是见死不救。
而最后一个飞扬跋扈,有褒有贬,虽然鬼佛一脉脾性都是如此,但如果在医生面前还是不受约束,目中无人,纵使黄金万两也是见死不治。
“歪理!”谢婉儿对于孙九霄的讲解,不能苟同,俏皮的吐了吐舌头,“那两勉强又是什么?”
“看的顺眼,勉强能治;大善大恶,勉强能治。”孙九霄直言说道。
“这又是什么歪理?”谢婉儿眨着眼睛,疑惑不解,“看得顺眼我能理解,大善人也能理解,为什么要救大恶人?”
“跟你说了也不明白,麻烦!”孙九霄不耐烦的摆摆手,道,“快去把下面的病患请来。”
道不同不相与谋,很难有人能理解鬼佛和孙九霄所谓的“道”。
世上有五种人是异类,大善人、大恶人、大文豪、忠臣孝子以及命数极贵的人,这五种人在世,往往都能逢凶化吉,更是不避鬼神。
孙九霄的“大善大恶”,实际上是囊括了这五种人,但凡是这类人来投医,不论其身价地位,生平所为,都能勉强出手救治。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