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不日大举(第 2/4 页)
安禄山改变了主意,是因为听进了高尚的话。
安禄山并不喜欢高尚,高尚为人过于刚直,不仅对范阳众将极为严厉,就是对安禄山本人,也敢当面顶撞,经常搞得安禄山下不了台。
但是,安禄山知道,高尚的忠诚不容置疑,甚至比严庄更为让人放心!因为,在范阳文武诸臣中,各有各的小算盘,唯有二人,文有高尚,武有蔡希德,却是全然没有私心!
在安禄山心目中,从感性上讲,严庄更为亲近一些。但从理性上讲,高尚第一,第二才是严庄。
“多谢安大人眷顾!”达奚珣长舒一口气。
严庄接口道:“达奚大人,安大夫不日将有大举,达奚大人曾任礼部侍郎,还要多多费心!”
“达某愿效犬马之劳!”达奚珣心领神会,俯首说道。
安禄山仰天大笑,众文武齐声喝彩。
高尚却是一脸的漠然,俯首不语。
严庄所言的“大举”,就是安禄山登基称帝!
登基大典,仪式极为繁琐,一举一动,都要有所凭依,上溯到周礼,不能凭空捏造,否则,不仅会贻笑大方,而且,会导致天下士人怀疑安禄山这个皇帝的合法性!安禄山手下大多为粗鄙武人,哪里懂得登基大典那些个排场事,高尚和严庄虽有才智,但也不过是小吏出身,驾驭不了如此宏大的场面。只有达奚珣,乃是礼部侍郎出身,礼法上颇有一套,这家伙打天下不行,要说搞登基大典,没他还真不行。
安禄山在洛阳称帝,手下文武都是极力拥戴,道理很简单,如果安禄山只是一个节度使,做他的手下,就只能是个捉生将,安禄山当了皇帝,他们才有机会坐上大将军乃至丞相!
所以,范阳军攻破洛阳后,范阳文武,以严庄为首,纷纷劝说安禄山登基称帝。
而安禄山也是早有此打算。
所以,范阳军攻破了陕郡之后,便停止不前。
现在,摆在安禄山和范阳军面前的首要大事,不是攻破潼关,消灭李唐,而是登基称帝!
只有高尚,对此并不热心。
事实上,高尚比任何人都渴望安禄山称帝!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