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章 赌博世家(第 2/3 页)
不过,崔园的官位虽然比崔光远高,名声却远远不如崔光远响亮。
崔光远的名声,也是因为家学深厚!
不过,崔光远这一枝所继承的家学,不是经学诗赋,而是摴博之术!
摴博,又称摴蒲,其实就是一种掷骰子的赌博之术。摴博术在汉代出现,到了两晋时代尤为盛行。名门望族子弟多喜爱摴博,饮酒、狎妓是两晋望族子弟的三大雅好,望族子弟纷纷效仿,不以为耻,反倒是飘逸洒脱的代名词。
不过,到了隋唐,世风转变,晋代浮夸之风渐渐消减,名人高士讲究的是诗书歌赋、洁身自好,以文章比高下。那摴博之术,渐渐被世人所不齿,名门望族也是严禁子弟摴博,渐渐地,摴博术便从高门大院,走上了市井街头,成了市井无赖的俗好。
摴博之术,原本也是博陵崔氏的家学之一,魏晋南北朝,族内摴博好手层出不穷,前赴后继,不断发扬光大,将摴博术发展到了顶峰。
到了唐代,摴博被认为是下九流的货色,崔氏子弟弃之如敝履,崔氏摴博术也是渐渐式微。
唯独崔光远这一脉子弟,却把摴博之术继承下来,而且进一步发扬光大。
崔光远的爷爷崔敬嗣,就是个宗师级的摴博大家,嗜博如命,骰子从不离身。走到大街上,只要看见街坊勾栏中有人聚赌,也不管那些赌徒都是些什么下九流的角色,立马钻将进去,称兄道弟,吆五喝六。
更为奇异的是,后来,崔敬嗣做上了房州刺史,坐着八抬大桥走在房州大街上,远远听见酒肆茶坊中有吆喝之声,也不顾身份,跳下轿子便冲过去下注,房州百姓经常看见,他们的太守穿着紫色官服,腰悬鱼袋,与一群袒胸露腹的市井无赖,围在草棚勾栏中,宣拳撸袖,吆五喝六,争得脸红脖子粗,此乃房州一大奇观。
刚开始,大家惊诧莫名,久而久之,百姓们习以为常,若是没看见刺史大人在大街上赌博,百姓们反倒心里没了底。
那崔敬嗣掷起骰子来,却是耿直,从不以官压人,输就是输,赢就是赢,一切手上过。当然,以他在摴博术上造诣,却也没人能赢得了他,要想在他眼皮子底下出千,更是想也别想!那崔敬嗣赢了钱,却也豪爽,从不把钱带回家,便在市面上找个小酒馆,招呼赌徒们豪饮一顿,大家一醉方休。
说起来却也奇怪,房州来了个赌博刺史,秩序却是井然,并无地痞流氓打架生事,百姓安居乐业,一派祥和。
房州百姓从来不称呼崔敬嗣“大人”,而是称呼“崔爷”,若是有人称呼他“大人”,他就拉下脸来,只当没听见。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