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以动待敌(第 2/3 页)
步云飞只得红了脸,摇头:“步某一介书生,哪里看得懂阵法。”
“能看出这是阵法,也算有点悟性!”马遂鼻子一哼。
马遂的话里虽然透着讥讽,却也有三分赞赏。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棋盘上的黑白二子是两军对垒,能看出来的,至少对读过一些兵书战册,而且,还得有所精研,否则,眼睛里看到的,只能是一片乱麻。
步云飞慌忙说道:“谢马大人夸赞,请问……”
马遂摆摆手,制止了步云飞的聒噪,又开始从头摆弄棋子。
步云飞无奈,只得默不作声看着马遂摆弄。
这一次,马遂没有摆出虎居于中蛇居两端的阵势,而是从左下角摆出黑子,右上角摆出白字,两军相向而对,各出奇兵,相互包抄。步云飞看了半晌,好不容易才看出点门道,原来马遂是模拟两军隔岸对垒,相互争渡,黑棋抢先渡河,白棋半渡而击。步云飞正看得起劲,那马遂又是抬手一拂,抹掉了棋子。
“怎么抹掉了?”步云飞问道。
“胜负已分。”马遂看也不看步云飞,重新摆子。
“胜负已分?”步云飞一头的雾水。
马遂也不搭话,继续摆棋。一连摆了七八盘,步云飞渐渐看出了门道。
步云飞对古代兵书战册不仅不陌生,反而是十分熟悉,很多兵书,甚至可以倒背如流,原因很简单,这些古代兵书的作者,都是文学大家,如《孙子兵法》、《太公兵法》这些书,其实也就是短短数百字。往往是言简意赅,文字优美,更是文学上难得的佳作。更为重要的是,古代兵书往往含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从中可以捕捉到作者所处年代的政治军事信息。所以,作为历史研究学者,必然要通读古代兵书。
而步云飞主要研究的是唐史,而他研究唐史,有一个连他的恩师聂鸿迁都没想到的独门绝技——《武经总要》。
《武经总要》是宋人所撰,但是,这本书基本上是沿袭了唐代的军事政治策略。宋朝是在晚唐五代藩镇割据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事实上,唐代自中叶安史之乱后,国力大为衰弱,军事技术停步不前,到了五代,更是天下大乱,技术上不仅没有提升,反而比唐初落后。所以,宋人的武备,更多的是借鉴盛唐。因而,《武经总要》里面,记载了大量唐代的信息。
中国的军事家,向来不是从纯粹的军事学来看待战争,而是将战争与政治捏合在一起。不战而屈人之兵,所谓“不战”,就是政治手段。所以,中国古代兵书里面,记载了大量同时代的政治、经济信息。
而《武经总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部全面记述军事策略的鸿篇巨制,洋洋数万言,全面记载了从战争准备到临敌决胜的所有环节,包括兵制、后勤供应、民众安抚、战争动员、外交策略、军事技术等等几乎凡是涉及战争的所有方面。如此一来,《武经总要》就成了记述唐代政治文化经济的一部极其全面的史料。对唐史研究,很多都可以在这部书中找到佐证。
步云飞熟知《武经总要》,以前,他只是将这本书当史料看待,并没有注意它的实战意义。
然而,马遂在棋盘上反复操演阵势,步云飞的脑海中,渐渐浮现出《武经总要》里面的字句,与马遂摆出的阵势相互印证。步云飞渐渐明白了那些字句的实战意义。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