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触即发(第 1/3 页)

    不过根据三清现有法术的特点,来倒推每片龟甲所载的大致内容也并不一定准确,因为三宗法术的不同与三宗风气也有很大关系,一直以来玉清宗都是孤芳自赏,自视甚高,在他们看来玉清宗才是道门正宗,平日里很少与外人打交道,一心只为练气飞升。

    而太清宗是三宗之中入世最深的,道法既是他们降妖除魔积累功德的手段,也是安身立命谋生糊口的本领,既求财谋生又练气修行,在外人看来他们最容易接近,也最好说话,但与玉清和上清相比,太清宗貌似少了几分出世的超然和洒脱。

    上清宗在三宗之中最具争议,除了招收异类弟子,上清门人戾气很重也是保受世人和太清玉清两宗诟病的原因,玉清和太清受儒家影响较大,隐忍持中,多有君子之风,但上清宗不是,上清虽然不乏慈悲,却多有桀骜言行,行事无有既定章法,少有温和说教,多用武力惩戒,通过燕飞雪率领上清高手跑到西魏追杀李朝宗就能窥见一斑,似这种追过去移山堵门的事情,估计也只有上清宗做得出来。

    若是换做另外两宗,考虑到自重身份,可能不会与李朝宗一般见识,但上清宗不吃这套,管你是妖孽鬼魅还是贩夫走卒,你敢惹我,我就揍你,你以为我会不跟你一般见识,我偏要与你一般见识,说好听点叫率性,说难听了就叫倔。

    三宗风气的不同,导致了他们的法术往不同的方向侧重,实则玉清宗也不是不能降妖,太清宗也不是不能打架,上清宗也不是不能专心练气。

    不过确定九片龟甲原本属于哪一宗也并非毫无用处,至少能对三宗武学有所了解,因为龟甲天书上除了文字,还有裂纹,三宗现用的武学都是自龟甲上的裂纹衍生而来的。

    除了法术,武功也是要学一学的,不然临阵对敌手忙脚乱可不成,三宗之中他对太清宗的武功相对了解,便将五七两片龟甲上的裂纹自脑海里详细想过。

    之前还需要翻字典,此番连翻书也省了,只需自脑海里回忆。

    由于学过太清宗的粗浅武学,但可与龟甲上的裂纹互相比对,一经比对,立刻发现太清宗的武功招式与龟甲上的纹裂不谋而合,五行拳八卦掌六合拳的大部分套路都能与纹裂对应,之所以不是完全对应,那是因为他手里还缺一片太清宗的龟甲,所有的这些招数是由三片龟甲融合演化的,由此可见当年各宗的道人并不是独自参悟,有时还会聚在一起进行推敲。

    此外,这两片龟甲上还有部分纹裂与五行拳等三种武功无从比对,这些无从比对的裂纹,对应的应该就是只有太清掌教才能参习的混元神功。

    这混元神功他曾经施展过一次,是在玉清宗,当日险些被岩隐子打下悬崖,无意之中施展了出来,他自己并不知道自己使的是混元神功,却被玉清几位老道看出了端倪。

    这混元神功的特点是一气双发,反冲往复。所谓一气双发就是丹田灵气可以同时向不同的经络游走,以此施展出诡异的招数,以挥舞右拳为例,右拳挥出,右侧身体必定前倾,此时右腿应该是无法踢出的,左拳也无法聚力击出,但混元神功的一气双发就能做到这一点。

    此外,混元神功还有反冲往复的特点,所谓反冲往复,便是一击不中,所发灵气能够自行返回丹田气海,既不会因为击空而浪费灵气,又能够反冲后招,增加威力,若是二次出手仍未命中,三次出手就可汇聚三记全力,如果仍未命中,灵气就会尽数散去,不得继续反复。

    简单说来,混元神功就是可以在武学套路之外施展各种诡异招数,而且攻击灵气能够三次累积。

    这就了不得了,便是寻常武人,三次全力出招的力道尽数累积也是非常骇人的,若是由紫气高手施出,威力就会更加恐怖。

    演练揣摩只能自暗中进行,平日里偶尔会随钟副将练练兵,也会与士兵聊上几句,这些士兵都来自东魏,与他们聊天也能知道一些东魏的民生国情。

    东魏的国力比西魏强盛一些,但百姓也只是勉强糊口,还得是风调雨顺才行,这几年东魏雨水少,百姓都在挨饿。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阵问长生 武圣! 仙人消失之后 神话之后 剑啸灵霄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五仙门 叩问仙道 彼岸之主 剑来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盖世双谐 过河卒 魔门败类 志怪书 修仙琐录 山河志异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剑来 为龙之道 彼岸之主 中州录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大夏文圣 逆仙 不朽凡人 武圣! 过河卒 神话之后 仙逆 志怪书 阵问长生 遮天 修炼9999级了老祖才100级 卧虎藏龙 造化娲皇 山河志异 原来我是道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