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书信(第 3/4 页)
想她管大观园的时候,看着大观园的账本,觉得自己能为家里生出四百两一年的进项,是一件很了不得的功劳了。后来薛宝钗几句话,就把这笔银子给了管园子的婆子,家里的账上依旧不见好转,她私底下可是生气了许久。
可是听见方家三老爷一趟就做了十万两的买卖,探春几乎不敢想象,那是多大的一笔财富。
“的的确确是十万两白银。因为这件事,两淮商场纷纷传言,说方家又出来一只虎!”
“一只虎?”
“对。方家七虎,个顶个的厉害。”
探春道:“比之宝姐姐家里如何?”
薛宝钗当即脸上飞红。
她道:“莫说我那不成器的哥哥,就是我父亲当年,提起方家也是这样。”
说着,薛宝钗就竖起了大拇指。
书墨道:“一只虎就是十万两白银,七只难不成是七十万两?难怪他们家姑太太出嫁都能陪送上三四十万。想来,他们在杨侍郎身上砸的银子不下百万吧。”
薛宝钗看了一眼林黛玉,道:“杨侍郎在岭南十二年,光布政使就做了两任。哪怕方家在他身上砸了一二百万两银子,这十二年早就挣回来了。”
探春都傻了。
“那,那是多少银子?”
薛宝钗道:“我估摸着,起码也有五六百万吧。”
“那是多少?”
银子多了就成了数字。探春完全想象不出来,五六百万两银子是多大的一笔银钱。
薛宝钗想起曾经应邀去赖家的作客,赖家的那座大花园子足够大观园的一半大,建成时间却不比大观园晚多少,就道:“你就当,大观园再盖四座。”
再盖四座?
他们贾家盖了一座大观园,东西两府的老少爷们就说家里精穷了。可是方家十二年来挣的银子就够贾家再盖四座大观园?
难怪商人有钱。
探春忍不住想,难道这方家之于杨家,就如同薛家之于贾家?
林黛玉想的却是:听起来,杨家与方家的情况都远远好过贾家和薛家。杨家本来就人丁兴旺,杨侍郎有七子四女,方家七虎且不说,且说方家昔年在杨侍郎身上下的赌注,眼光之精准,决断之魄力,都能跟奇货可居相提并论。父亲为我选定这门亲事,足见良心用苦。
又说了一阵子闲话,见天色已晚,探春和薛宝钗起身告辞,林黛玉亲自送到门口,看她们二人过了转角不见了身影,这才关了院门,回到卧房里。
只见临窗大炕的炕桌上摆着两只匣子,正是杨家太太转交的两只。
林黛玉粉面微红,把左边的那个匣子打开,只见匣子里面躺着一幅已经装裱好的西洋肖像画,画的上方还有一封厚厚的信。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